对于出生在西藏日喀则农村的次仁顿珠来说,他小时候接触的第一本图书就是传承了800多年的《西藏天文气象历书》,简称“藏历”。
“藏历的封面花花绿绿,很好看。每年的藏历都有一幅《春牛图》,也是色彩缤纷,我很喜欢。”如今已鬓发斑白的次仁顿珠说。
次仁顿珠长大了才知道,藏历封面的颜色是有讲究的,土年用黄色、水年用蓝色、木年用绿色、火年用红色……
历书虽小乾坤大。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副所长次多介绍,每一本藏历都分全年总说、分月概说、逐日细说三大部分,内容涵盖了天文现象解读、农耕牧作时机、不同时令采集藏药材知识以及人体脉象变化规律等数百种信息。
71岁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研究员贡嘎仁增是目前仅存的几位精通藏历并负责编撰藏历的专家之一。他说,藏历是藏族天文历算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藏族天文历算,是根据九大行星围绕十二宫、二十八宿的运行轨迹,推算出气候等变化的一门学科。
藏历在西藏原始物候历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地时宪历和印度时轮历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科学的历算体系。历史上曾多次准确预报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和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
贡嘎仁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天文历算传承人。他介绍,公元前二世纪左右,雪域高原出现了12位有智慧的苯教徒,其中就有专门从事“资益医药”的医者和“卜卦占算”的算者。公元1206年,西藏的第一部历书《萨迦历书》问世。
与农历一样,藏历将一年确定为12个月,60年一轮回。但藏历不叫“甲子”,而叫“绕迥”,现行藏历将公元1027年作为第一“绕迥”,推演至今。
贡嘎仁增10岁开始学习相关知识,至今已60余年。他说,藏历是雪域高原的人们对生产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是藏族群众的“生活伴侣”和“生产指南”。
本世纪初,天文历算研究所研发出一套计算机程序。贡嘎仁增等人开始将用原始工具“萨雄”(一种沙盘,为了节省纸张)计算的数据,与计算机计算的数据相对照,大大提高了藏历的准确性。
每年3月和9月,贡嘎仁增及同事都要被西藏气象台邀请参与中远期天气预报会商。
1993年起,天文历算研究所利用天文历算学原理预报的每日天气预报开始在西藏电视台播出。“这个节目很受欢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确实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西藏气象台影视中心主任廖健说。
据悉,每年藏历发行达30多万册,除了供应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外,还远销不丹、尼泊尔等国。
每天查看藏历,已成为次仁顿珠的习惯。“我主要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各种禁忌。”他说,在日喀则老家,人们都严格按照藏历生产生活,包括选择婚丧嫁娶吉日等。
2013年的藏历编制工作已经完成,明年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只差了一天。次仁顿珠打算等藏历出版时多买几本,送给亲朋好友。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