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三坝乡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至今仍保存着纳西东巴象形文,这里也是香格里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巴画、东巴舞、纳西服饰、吟唱调、民情风俗等独具一格。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是三坝乡的宝贵财富。立足这一优势,充分挖掘纳西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纳西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扩大三坝乡知名度,加快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以东坝、白地、哈巴三块不平整的坝子而得名。境内有闻名遐迩的“仙人遗田”华泉奇观白水台、渣日岩画、哈巴雪山、虎跳峡(下虎跳峡在境内),还有江边瀑布、黑海、九子海等自然景观。
当地东巴文化至今仍保留了自身的特点和原始内涵。三坝纳西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符号,被人们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三坝东巴常用象形文字约一千三百多字。白地造纸技术精湛,原料丰富,所造东巴纸质地优良,深受东巴们的青睐。2006年三坝纳西东巴造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三坝乡纳西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
近年来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围绕“文化兴乡”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注重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充分发挥民族文化魅力,加大对纳西文化平台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东巴文化节”。在乡党委、乡政府支持下,三坝乡相继恢复了“七月敬酒节”、“阿卡巴拉赛歌会”等传统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既丰富了当地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又营造了节日庆典的欢乐气氛,同时也达到了弘扬纳西民间文化,为纳西文化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0年,三坝乡文化站成立,二十多年来三坝乡文化站充分发挥文化站职能作用,为打造纳西文化品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三坝乡文化站积极开展纳西民间文化抢救、整理、利用工作,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1987年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先进集体”,1990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站”,199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一级文化站”,并受到国家文化部表彰。1999年被州政府命名为“东巴特色文化之乡”。
二、打造三坝纳西族民族乡文化品牌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三坝纳西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如传统节日“二月八”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它不再纯粹是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而是增添了商品贸易、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等多种成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民族节日。要继续挖掘整理三坝纳西文化遗产,结合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精心打造纳西族民族乡文化特色品牌,进一步宣传挖掘纳西文化价值,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学术界和文化运营商的重视和支持,激活、带动当地农村文化项目发展,对于宣传三坝纳西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三坝经济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验充分证明,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不仅丰富旅游的内涵,又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重要依托,深入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我们应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形成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地域文化为一体的三坝文化品牌。将观看东巴仪轨、东巴歌舞表演、浏览东巴文化书画作品、领略古朴的东巴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民情与开展纳西传统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东巴文化艺术之乡特色的旅游产业,从而吸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促进三坝旅游开发建设。
2009年3月,首届“东巴文化节”在三坝乡政府驻地成功举办,当地农民群众创作编排了内容健康、形式多样、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的文艺作品,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乡党委、乡政府支持下,三坝乡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传统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的结合,文化活动和经贸活动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热情。
为继承和深入研究东巴文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东巴艺人组织创办了东巴文化学校,目前,在当地较有影响的有“汝卡东巴文化学校”、“东巴文化乐园”、“圣灵东巴文化学会”等。通过几年的努力,抢救、恢复了正月的“祭祖”、“祭天”和纪念丁巴什罗等活动,挖掘、整理了面临失传的纳西族歌舞10余种,有的学员已学完并掌握30多本传统的东巴经书,学会了40多种东巴吟唱调。进一步发掘、抢救、保存、传承、研究和发展了纳西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为旅游文化产业培育了民间艺术人才。
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地方竞争力、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品牌的效应。三坝乡纳西文化品牌通过几年的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随着三坝纳西文化以其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抢救开发、研究保护、宣传弘扬工作的不断深入,打造纳西文化品牌助推民间文化繁荣,必将带来经济、文化互为繁荣的双赢之效。(和丽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