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分布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傈僳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服饰、音乐还是在医药等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特色。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为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人口57.48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1954年8月23日,成立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7年1月改为自治州。1985年6月11日,成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一、傈僳族的服饰文化
(一)服饰与环境
傈僳族是山地民族之一,终年都生活在气候瞬息万变的峡谷或高山地带,傈僳族生活的地方气候多变、潮湿,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傈僳人民选择了保暖、防潮最好的衣物——麻布衣。虽然跟棉布相比麻布的柔软度较差,但是麻布不怕潮湿,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十分适合生活在湿润且炎热的地方的人们穿用。傈僳族选择服装的色彩、样式以及形制等也跟生活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譬如傈僳族男子服饰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用青布包头,目的在于防止在长期的打猎生活中被树枝挂扯头发。除此之外,高黎贡山一带生活着的腾冲傈僳族的服饰具备色彩斑斓的特点,就像是山上那一朵朵美丽大方的杜鹃花,相传傈僳族男男女女佩戴的项圈上颜色各异的绒球就是以山上一朵朵杜鹃花为原型设计出来的。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傈僳族服饰,它不仅仅是傈僳族重要的审美精神文化,还是傈僳族审美心理的一种物化,是傈僳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二)服饰与图腾崇拜
傈僳族最为常见的图腾崇拜方式就是动物崇拜,譬如熊、蛇、虎等氏族所用的图腾就是各自所属的动物,且有一条尾巴是这些动物共同的特征,所以傈僳族动物图腾崇拜的“遗留”就是指尾饰。
在原始的服饰当中,尾饰是最为常见的,是图腾崇拜中典型的动物崇拜的表现。《后汉书》记载:“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被傈僳人民系于腰间的用布做成的三角形饰物就是服饰的尾饰,称为“龙尾尖角”。另外,在傈僳族传统服饰中面,鸟的崇拜也很显著,譬如“画眉衣”以及“喜鹊衣”等都是崇拜鸟的原始状态的体现。
二、傈僳族的音乐文化
(一)傈僳族音乐文化分类
在音乐文化当中,傈僳族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
一、创世古歌:其主要内容为天地是如何形成的、洪荒的时代、人类是如何来临、成婚等方面;二、历史歌与迁徙歌:在历史上,傈僳族多次迁徙,由于受到了清政府的残酷压迫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于17世纪到19世纪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的迁徙,而人们通过歌唱等音乐方式来对这些事件进行记录;三、宗教音乐:在傈僳族音乐文化当中,集体生活是与劳动、巫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宗教音乐进而在其中形成;四、婚恋音乐:傈僳族的婚恋音乐(包含了歌乐、器乐以及舞乐)一直保存着最为原始的形态;五、丧葬音乐:傈僳族人民通过舞蹈与歌吟的方式来对亲人送行;六、乐器文化:傈僳族常用乐器有口弦、芦笙、三弦等。
从音乐上来看,傈僳族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调式上宫调式是最为常见的,其次为微调式,很少见到羽调式,这体现了傈僳人民热情奔放、开朗豁达的性格。
(二)旋律
傈僳族音乐多以纯四度的跳进为主要旋律,而在进行当中前、后十六分音符最为常见,这些特点使得音乐音符的跳跃有欢快之感,听起来没有大起大落的感觉。
(三)衬词
在傈僳族唱腔中常用的衬词中有“哎嘿哟”、“嘀哩呢噜呢”和“呀哦嘞,街哦嘞”这几种。在歌曲之中,傈僳族可以随意地使用衬词,而丰富的衬词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其语言的鲜明特色。
(四)歌与曲
傈僳族歌曲其实就是山歌,但是曲却并未有多少,时至今天,几乎已经失传,傈僳族的生活充满了音乐,每一种生产劳动都有着一首歌曲,这在其他的少数民族当中是很少见的。并且每一个音符、每一件乐器都有着它自身的文化内涵。
三、傈僳族的医药文化
(一)药食同源
傈僳族以荞子和包谷为主食,也有野竹笋、野百合、牛舌菜、野芹菜等可以食用的植物,每年的4月份到8月,傈僳族人民上山采集来充当粮食,每一样植物都有着自己的药用价值。
大多数的傈僳族都喜欢喝茶。在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当中对于茶的药用价值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清胃生津……”而在现代对于茶的研究得出:在茶叶当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酶、芳香物质等有机的化学成分,也包含了硒、钙、钾、磷等成分。有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糖、抗衰老、抗辐射、减肥、助消化、解酒等功效。
(二)巫与疾病
在古代文字当中也将巫字写成为了毉,也就说明了巫与医是密不可分等。并且,从事实上来看,很多的巫师在祭祀、占卜等等活动从事的业余时间也兼任着草医的职业。在原始社会时期,巫师使用各种巫术以及药物来治病救人。人类学学者王铭铭在《人类学是什么》当中指出:人类的历史上巫与医是分不开的,在部落社会中,“病”被看成是社会的事情,是某种反社会的因素如魔鬼和妖婆从社会的外部渗透到社会中具体的人的灵魂和身体中造成的混乱。因此,在原始的部落社会,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需要开展跳大神的活动,一群人们围绕着病人狂呼乱舞、敲锣打鼓。并且整个社会都与他联系在了一起,也是希望能够从病人的身心当中将其对整个社会的损害因素去除掉。另外,研究人类的学者认为,人生的礼仪是由生、老、病、死组成的,构成了一个叫“社会剧场”的医疗场景,也成为了克服社会危机时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精神”。当然,现在的傈僳人民与其他民族一道享受到了先进的医疗科技,“巫医同源”只是傈僳人民漫长历史中的一个文化印记。(和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