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茶马古道上赶马人最常用的行囊。里面可以放很多的盘缠,或者酥油盒、酥油茶筒之类的东西。皮囊一般是用牛皮制作的,既不怕风吹雨淋日晒又耐磨,放在马尾上还可以起平衡作用。
皮囊是很讲究制作工艺和流程的,而且里面潜藏风情。
第一道手工鞣皮子是极其关键的,它将显示手工技能。藏族人通过鞣皮子来评价男人和女人的劳动美德。俗语说:“懒女子鞣皮边上硬,差男儿鞣皮子中间硬。”一旦被划归“懒女子或差男儿”,无论他们长得如何漂亮,他们的嫁娶就成了大问题。
鞣皮的时间和具体做法各地有所不同。藏东昌都地区是在冬季鞣牛、羊皮子的。他们将刚刚宰杀的羊皮,不等晒干,直接手鞣,用毛绳和牛皮绳摩擦皮板,再由两个人拉,横竖反复拉平数次,还往皮板上擦些陈酥油,不停地鞣,一人每天可以鞣熟1-2张羊皮。昌都地区没有专门的鞣皮区,每家每户的皮子均由自己鞣,甚至一个家庭里的成员自己的皮袍由自己鞣。放牧的背着羊皮上山,一边放牧,一边鞣皮。
藏北和藏西地区可以免受鞣皮技能的检验。因为,那些地区的人虽然擅长鞣皮,但一般不用自己鞣皮,而是雇用专门的皮革匠。每年夏季,卫藏地区许多男人成群结队前往羌塘,寻找雇主,就像现在的民工潮。牧民根据自家畜皮数量,每年夏季雇用2人以上鞣匠。除供吃、住以外,每鞣8张羊皮的工钱要付一只绵羊,50张羔皮要给一只绵羊。每一个鞣匠在一年夏季可鞣80至100张羊皮,秋后可得十几只绵羊赶回家。成千上万只绵羊从羌塘的四面八方犹如潮水一般,涌向卫藏地区。
除了鞣牛、羊皮革之外,还要鞣兽皮,如狼皮、豹皮、狐狸皮、猞猁皮、雪豹皮、岩羊皮、水獭皮、盘羊皮等各种野兽皮子。这种野生动物皮子的鞣法各有不同,如水獭皮不能用水鞣,猞猁皮不能泡湿毛,否则会损毛或脱皮等,而盘羊皮是用来做羔皮袍面子的,因此,必须将其毛脱落,洗白,鞣软……狐狸皮不能鞣得太软,太软了,帽子要走样,更不能剥其皮板。熊皮不仅要刮皮板,而且要刮净刮满才能鞣软去味。
一些缺乏经验的新手,因不懂得各种兽皮的特性,将某些价值昂贵的兽皮毁损,遭到人们的耻笑。
就像藏族有耕地歌、除草歌、秋收歌、打场歌、建筑歌、打墙歌、放羊歌、打酥油歌、剪羊毛歌、驮盐歌、交换歌、驮羊歌、狩猎歌一样,他们也有鞣皮歌,于是鞣皮子虽然繁忙,也总是歌声相伴。
(选自次仁诺布所著《时间的窖藏:玛吉阿米·香格里拉风情宫》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