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的孙诺七林,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与黑陶联系起来,谁让他是制黑陶技术一流的民间工艺大师呢?
当汤堆村的黑陶像一股黑色旋风“吹进”香格里拉各大商场,以它独特的黑色光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眼球的时候,孙诺七林却沉静地告诉记者,我只是个制陶匠,无论外界把黑陶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从做陶者的根本讲,最重要的还是摆正心态,作出质量上乘、做工精细的黑陶。
每年都要接到来自世界各地6万多个黑陶订单,制作的黑陶制品远销到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乡、县、州、省、国家颁发的大大小小近50张获奖证书挤满抽屉,应邀远赴上海等地讲学,这样的荣誉不是每一个会做黑陶的人都能得到的。孙诺七林说,黑陶要“拿”心去做,而他也在做黑陶15年后才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孙诺七林从11岁就开始跟爷爷农布恩主学艺,至今做了47年土陶。孙诺七林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做出的黑陶都是跟老伴一起背着篮子长途跋涉到一个个村庄卖的,但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生活,80年代起,黑陶的前景才逐渐光明起来。无论处在怎样的生活境地,孙诺七林都没有放弃过对制作黑陶的热爱。挖泥、制作、烘干、焙烧……在制作中掌握技术,还得把握好火候,经过几十年精心研制,孙师傅可谓练就了一双“火眼金星”,观察黑陶颜色便可把握热度。从传统的近30种黑陶造型到现在的100多种,孙诺七林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他的脑海里经常构思各式各样黑陶的模样,他要求自己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创新,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新作品,他宁可毁掉,即使每年收到6、7万个的订单,他也在质量第一的承诺声中只签下3万个黑陶生产合同。他认为,当地藏民用黑陶煨茶煮肉,民以食为天,用来盛食物的器具以质量上乘者为优,无论是生活用品、宗教用品还是工艺品的黑陶,都得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如今,每天几乎都要接待世界各地来访者的孙诺七林依然那么平静。汤堆村140多户人家,有80多户做土陶制品,多数是跟他学的,有慕名而来的外乡人,只要肯学,他都教。最令他欣慰的是,去年他制作的“黑陶火盆”、“酥油茶壶”、“凤仪茶罐”三件黑陶制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他笑着说,这三样东西,都是我们藏族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尼西黑陶,它凝结着藏家儿女的智慧和汗水,穿越几千年的光阴流传到孙诺七林手里,他要做的,一定会比我们所想的更远、更好。(杨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