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德钦地名演变 (二)
2013-08-28 12:55:22 来源: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据民国《云南阿墩行政地志资料》载:昔丽江木氏征吐蕃,得释佛一尊,重不过百余斤,行至德钦林寺址歇息。此地有一墩台,高约数尺,周围清泉幽雅,翠竹成趣。翌晨欲行时佛像重达往日数倍,不能启运。于是在此建寺供佛。(后称德钦林寺,为藏语“极乐太平”之意)。从此陆续商集成市,就以墩台命名“阿得酋”。后写为“阿墩子”,汉语原义“墩子”指一整块厚而大的石头,与纳西语“阿得酋”音义相近。“自民国光复取去‘墩’字土旁,义边界应以敦和平安”,阿墩子、阿敦通用即此故也。随着滇藏贸易的发展,阿墩子成为茶马古道重要交通枢纽和货物中转站,其名声传遍从普洱到拉萨远至印度、尼泊尔的千里驿道上。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木氏势微,德钦隶四川,受巴塘土司羁縻。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划归云南,治隶维西厅,派土官在阿墩设汛分防。初,由禾氏土千总管理;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授阿墩头目桑上达土把总职;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授吉天赐外委职。“本区之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等的由来即是此始。”据《金滇纪要·乡镇表》载,清时维西厅设八乡、其中有阿墩子乡。由于边著遥远,鞭长莫及,“阿墩子乡”有名无实。

  光绪之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由于连续发生驱洋教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边民与官兵的冲突,阿墩子设弹压委员。弹压委员虽受制于维西通判,但有权专理当地一切民刑事务,兼管怒俅两江事宜。夏瑚为首任阿墩子弹压委员,在任期间试行改革,有意改变地方政权由土目头人分地治理的局面。当地人“兼受传统的观念影响,对土司仍绝对尊崇,复受语言文字的隔阂,编制推行受到莫大阻碍”。尽管收效甚微,但阿墩子辖地已初步形成上、中、下三区格局。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夏瑚离任时立“德钦碑”,将弹压委员驻地取名“升平镇”。“升平”为当地德钦林寺汉语转义。夏瑚还将升平镇以北地区划为佛山乡,以南地区划为云岭乡、燕门乡。佛山,因该地有格尼神山,故名。云岭,该乡坐落云岭山脉腹地而得名。燕门,则因地处澜沧江深箐陡谷中,是候鸟、燕子迁徙门户。夏瑚有关“三乡一镇”的设想,为德钦后来标准化地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民国之初,地方政权仍维持清制。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4月,全省废除府、厅、州等地名,统一设县,下设乡镇。但阿墩因“界址牵动经费不足终止设县”,改称行政委员会。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改设阿墩子设治局。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称德钦设治局。这一地名的正式启用,据说是这年龙汉斗先生随军至此,依德钦喇嘛寺名而更名为德钦设治局。其实“德钦”地名的出现应追溯到夏瑚时代,只因他是被革职的官员,许多政务设想也便无法实现。而“三乡一镇”的行政区划一直被沿用。

  公元1950年5月20日,德钦和平解放,成立德钦设治局工委、人民政府。下辖三乡一镇改称区。1952年5月,成立德钦藏族自治区。1955年12月,将德钦藏族自治区改称德钦县。1959年,奔子栏办事处(县级)与德钦县合并,仍称德钦县。奔子栏办事处下属的羊拉、奔子栏、霞若三区(乡)划归德钦管辖。至今德钦县设六乡二镇即:升平镇、奔子栏镇、燕门乡、云岭乡、佛山乡、霞若傈僳族乡、拖顶傈僳族乡、羊拉乡。

  地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的形成离不开漫长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地名,作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符号,对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经济繁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努力做到一地之名的标准化、规范化运用,而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出现错写误传的现象。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413887525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纳西族东巴文化概述

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三江广告宣传qq:396628718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热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http://www.3j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920号 
电话/Tel:(0887-8229818 传真:0887-8229818  |  QQ:1677979020   
三江资讯打造三江区域权威资讯网络门户     
asp大马 asp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