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德钦地名演变 (一)
2013-08-28 12:55:22 来源: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德钦位于横断山脉腹地,金沙江、澜沧江穿越全境,自古为人类迁徙孔道。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土著先民活动,并已形成聚落。汉时,设越西郡。滇西北为越西徼外地,德钦自然不在郡内。有史称“德钦汉为越西地”,这是因为史家在研究类似地域归属时,常以附近的郡、州、县注之,于是这一带便顺理成章归入越西了。甚至建国后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德钦亦在越西版图内。这种情况,“虽近牵强,亦不至大谬也”。(见民国《新纂云南通志》体例)

  唐时,属吐蕃。故在樊绰撰于咸通初年(约公元862年)的《蛮书》中,称此地“为吐蕃铁桥节度地”。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铁桥断后便属南诏管辖。宋元文载,当属大理国,称聿赍。

  关于“聿赍”,与德钦古地名“居”、“聚隆”有一定关系。当地藏语发音“赍”与“居”、“聚”相近,而“隆”则是里边、内部的意思。向达在《蛮书校注》中,称“聿赍在今德钦以南、维西以北迪庆藏族自治州内,或在此一段金沙江、澜沧江之间也”。这与藏语“聚隆”含义相吻合。但是,方国喻先生在他的《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却说:“(聿赍)其地接吐蕃界,疑即今维西。”对于上述史家不同论点,不难看出都不过是以探讨的语气表示自己的看法,后者仅以为“可能”,而前者所指范围有很大伸缩性。

  李汝春先生认为:按《蛮书》中的记载推断,聿赍城在维西境内是有道理的。但与此同时他还表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聿赍城应在德钦县境,也有一定道理。其实“大家都不过是推测而已,依据尚不够充分”。因为这一地带追寻当时的历史,是根本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可以佐证的。

  研究德钦的历史沿革,总离不开与之山水相连的维西。事实上,直至清朝末年,德钦一直隶属于维西。“聿赍”其实包括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这样一来,聿赍与德钦乃至维西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明白了。

  在公元九至十二世纪这一段历史空间里,由于“宋挥玉斧”,德钦山高地远被划出大宋域外。具体言之,“乃番蛮搜山掳猎之场也”。(见民国十年王沛霖著《滇边要路略》)这一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落。至于当时的地名,有学者认为称“小旦当”,误也!据段志诚等迪庆土生土长的学者多年考证,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小旦当”与“大旦当”是相对的地名,即今小中甸、大中甸,均在中甸县境内。在史籍中,由于编纂者疏于考察或受客观条件制约,偶尔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所难免。

  元至明初,德钦地域内仍由若干部落划地而居,各部落成员听命酋长管理。初为巴宗(今巴塘)辖地,后为招讨司磨儿勘(今芒康)与万户府剌宗(今巴塘)管理。故在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黄举安撰写的《德钦设治局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德钦若干年前为西藏藏族之统治部落的一部,这问题我想不会有人提出反对的。”他说的“若干年前”,自然包括这一历史时期。

  明中后期,这一带为丽江木氏土司所占,纳西语称“阿得酋”。“阿得酋”这一地名,在明代史籍中屡屡出现。如木公修《木氏宦谱》,有“正德四年(即公元1509年)得胜你那阿得酋等处”的记载。又如清人倪蜕在《滇小记·藏程》中也有这一地名的记载:“凡云南进藏有三路,一由江内鹤丽镇汛地塔城五站至奔子栏,又三站至阿得酋。”可见“阿得酋”从明至清朝沿用时间之长。

  那么,“阿得酋”为何后来演变成“阿墩子”?

  这得从这一地名的来源说起。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413887525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纳西族东巴文化概述

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三江广告宣传qq:396628718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热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http://www.3j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920号 
电话/Tel:(0887-8229818 传真:0887-8229818  |  QQ:1677979020   
三江资讯打造三江区域权威资讯网络门户     
asp大马 asp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