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以格萨尔文化、寺庙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享誉世界
色达县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历史悠久,民族民间宗教文化博大精深,意味深远,并且色达本是《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于此,即古籍记载,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此当地人称“阿嘎洛麦”即猿人之意。
色达的县名来由,据研究考证,因早年曾在色塘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故有“金马”之称。色达地处四川省、青海省以及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省果洛州相交处,东邻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班玛、达日两县接壤,西、南分别与甘孜州的甘孜、炉霍两县毗邻。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属典型的川西地槽系巴颜喀拉山褶皱带,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色达佛学院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延喇荣沟上行数里,便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之一。色达佛学院,又称为“色达五明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1993年时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
色达县是藏传佛教寺庙相对比较集中的圣地,学员几乎全部为红教,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寺庙里喇嘛和尼姑虽来来往往,但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他们大都身披桨红色僧袍。佛学院以藏族学员为主,也有不少来自汉地显宗的学生,因此佛学院里增设了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授课。
堪布在汉语是大法师的意思,就是佛学修为很高且有成就的僧人。
五色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坐立着一个金碧辉煌的藏式建筑,中文音译为“坛城”。坛城用梵文译为“曼荼罗”,本意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
佛学院每年都会举行两次考试,除特殊学科需要13年外,学院学制一般为6年。所以几乎每天早晨六点多就能听到喇嘛们诵经念佛的声音,即使是下雪天也要走下泥泞的山路从不间断。学员们必需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分为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合格者,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
僧人在三种情形下会被称作为仁波切。一是所谓转世高僧,汉族人习称“活佛”。其实是不大准确的,应译称“转世尊者”。二是佛学学问堪为世人楷模崇拜者。三是此世拥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分别产生了不同的活佛系统,并且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
也就是说转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称为仁波切的不一定是转世高僧。
我们最为熟悉的便是六世^人人仓央嘉措,门巴族,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邬坚岭一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家庭。他是西藏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亦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色达金马节:色达县金马节是牛月初四(即藏历五月初四)色达牧民祭神的大节。祭神,是藏民族古老的原始宗教___苯教祭祀活动。(苯教会信奉万物有灵)
色达主要景点:五明佛学院、吉祥藏经院、甲学乡、拉则寺、纳折贡巴寺以及打龙寺、色拉寺、霍西野生动物保护区、色达五色海、泥拉湖、色达县色尔坝藏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