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寺的寺名因大宝法王亲自选址修建而得,建寺时间为明永乐年间。关于寺源,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大宝寺,在甸之东山后,离城三十里,建自明时,由来久矣。无碑碣可纪,仅就僧传:有西藏大宝法王住藏,慧眼所观,见外地有一名山,上坐菩萨五位,金光照体,祥云护身,未有寺院护持。
欲往外地寻访,建一大寺,未得其人。傍有护法愿随驾同行,变作神羊一只。来至中甸,地名洛对。见其山形稍与眼中所见相符,意欲建寺。神羊咆哮而起,不肯住居。又往南方而去。寻至小中甸坝,有一土城,上有高山一座,亦与眼中所见相符,又欲住止,神羊仍不肯居。
寻访日久,未得其地,携羊往西藏。回至龙笼地界,羊不欲往,向东而啸。大宝法王因揣其意,又往东寻。行至数十里,有坦平小坝,傍居荒村,村后有高山一座。行至此山,神羊角上忽放金光,神羊咆哮掘蹄,掇出金牛一只。大宝法王即坐住此山。遍视山景,隐然五位菩萨,又为现像——金牛存为古迹。因在此山修建大寺一院,悠一夜之间,五位法身金像俱全,寺院完备。忽然飞来观音一尊。后考其迹,乃来自西藏,现敬寺中。功成圆满,大宝法王随即坐化,羊亦脱化为护法。护法殿后,神羊刨出一井,名为“流金泉”,其水清洁,绕出寺门。
寺景清幽,出门静镇,上有百八种树木丛杂而生,下有三十里水泉双流合抱:一则逆转而出,一则顺流而下,围绕山脚。其水流之音,恍如有蛮经中佛号之声,亦奇景也……。”到了民国时期,已有碑记释文,说明大宝寺的佛旨佛意在民间已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