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网通讯 在州委、州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十年来迪庆经济突飞猛进,固定资产投资、支柱产业发展举世瞩目,对外开放硕果累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已成为迪庆的形象展示在世人眼前。
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翻番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年来,我州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投资促进战略,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旅游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突破7亿元,达到7.5亿元;2002年突破10亿元关口,达到11.23亿元;2007年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6.83亿元,到2009年投资规模已达93.5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1.48倍。全州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76亿元。
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达能力明显增强。实施了以主干道改建、通县油路、县际油路、村村通公路和机场改扩建工程为重点的交通建设项目,投资从2000年的3041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56862万元,增长了50.58倍,年均增长54.98%。2000年至2009年累计完成交通运输投资55亿元。2009年全州境内公路里程已经达到4628公里。其中,一级油路2公里、二级油路170公里、三级油路58公里、四级油路3342公里、等外公路1056公里,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市政功能不断完善。相继建设了香格里拉长征大道、建塘路、香巴拉大道、康珠大道等中心城区路网工程。新建、改建了各县城区供水、引水工程。建成了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新建了香格里拉龙潭公园、坛城广场等一批园林绿化设施。到2009年,全州中心城市城区建设面积达52.843平方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万立方米/日,公共绿地面积26.806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4.67平方米。全州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支柱产业成效显著 发展后劲优势明显
迪庆历史上的产业,无论是民族工业,还是森工工业,都是粗放型的,小、散,而且单一。199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停止金沙江流域天然林采伐的决定,我州面临财政收入严重下降的困境。停伐的当年州财政收入只有2545万元,比1997年下降17.38%。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州委、州政府结合州情实际,理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1998年9月15日,州委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以建设旅游业、畜牧业、生物业和水电业开发四大支柱产业,后来逐步完善为培育和发展旅游、生物、水电和矿产四大支柱产业。
旅游业凭借香格里拉品牌、国家公园的魅力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和日益改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不断规范的旅游市场环境,发挥了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全州游客接待量达526.11万人次,为2000年的106万人次的5倍;旅游业总收入达54.45亿元,是2000年6.7亿元的8.13倍。2009年,旅游业直接和间接接纳就业人数近10万人。全州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09年全州生产总值62.26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31.46亿元,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51.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9.7个百分点。
我州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蕴藏量大,分布面广,仅松茸、羊肚菌、鸡油菌等高级食用菌就有147种,年自然产量在5000-6000吨,但长期以来开发极为滞后。“十五”期间,为加快生物产业的建设步伐,我州成立了生物产业领导小组,本着依托优势资源,以工业化理念推进生物产业开发,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着力推进饮品、食品、观赏品和药品等“四品”工程建设,加快葡萄、蚕桑、中药材、红豆杉等基地建设。“十五”期间,生物产业累计创汇2500万美元。到2009年,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松茸园区和绿色产业园区正在进一步建设中,香格里拉酒业、藏药等一批生物资源开发龙头企业正茁壮成长,以青稞、蚕桑、药材、葡萄为主的基地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以食品、饮品、药品、观赏品为主的四大工程的开发格局。2009年共计投入资金10.62亿元推进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一酒、两油、三品”,全州生物产业总产值达16.28亿元,增长6.6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州水电事业起步较晚。1958年全州兴建第一座装功率为48千瓦的水电站,之后40多年的时间,全州水电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0年末,全州拥有水电站69座,装机总功率15.2万千瓦。“十五”期间,全州电力工业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实现“云电外送”为契机,并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在满足自供电力的基础上,将大量的余电集中外售,大力发展商品电,增加全州财税收入。“十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投资19.7亿元,总装机容量达31.46万千瓦。2009年全州共计完成中小水电投资17.4亿元,全州水电新增装机容量9.8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64.0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4.2亿千瓦时。
我州地处有名的“三江成矿带”腹心地,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到目前共计发现铜、铁、铅锌等30多种矿藏,共计发现矿床矿点300多处,其中羊拉铜矿、普朗铜矿、红山铜矿、雪鸡坪铜矿、楚格咱铁矿、江坡铁矿、麻花坪钨矿、休瓦措及属都格勒钨钼矿、安乐铅锌矿等达到大中型矿床的规模。已发现铜矿矿床和矿点42处,探明的铜金属储量达500多万吨,远景储量可以达到1000万吨以上。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我州的矿产资源具有富集程度高、分布集中、品位较高、规模大、矿种配套性好、资源潜力大的特点。为全面推进矿产业的健康发展,州委、州政府成立了迪庆州矿业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矿业工作的领导,制定了《迪庆州矿产资源规划》,下发了《迪庆州治理整顿矿业权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矿业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认真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对无证开采和有证不探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提出了“毛矿不出州”的举措。通过资源整合,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全州矿产业的发展。2005年全州矿业总产值达41791万元,完成税收1635万元。2006年全州矿产业实现总产值5.7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6000万元,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2007年全州矿产业实现产值8亿元。2009年完成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矿产业总收入达11亿元。
知名度空前提高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迪庆,由于雪山林立,江河纵横,交通闭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阻隔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整个社会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严重制约了自治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迪庆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有几件事极其重要,值得铭记。一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对外国人开放后,迪庆确立了“北上南下,双向开放,加速发展”的对外开放战略。二是1996年6月迪庆州和昆明市缔结为友好州市,同时昆明市4区和迪庆藏族自治州3县1区结为友好区县。三是1997年9月14日,在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期间,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戴光禄在“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旅游资源开发”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四是1999年5月6日,迪庆香格里拉机场正式通航。五是2001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六是2004年4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迪庆正式列入了滇沪对口帮扶范围。七是2004年9月9日至10日,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第二届生态旅游论坛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城隆重召开,这是迪庆自建州以来举办的最高规格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旅游学家、知名学者以及云南省省长徐荣凯参加了会议。八是通过努力,迪庆已拥有“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两个世界级品牌,独克宗古城荣获“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桂冠,梅里雪山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虎跳峡和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白茫雪山高山杜鹃林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香格里拉成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旅游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CCTV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之一,增加了迪庆的知名度和亮点,极大地提升了迪庆的对外影响力。九是从1995年起,先后有钱正英、温家宝、王兆国、胡启立、周铁农、蒋正华、成思危、许嘉璐、罗干、尉健行、陈至立、贾庆林、周永康、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迪庆视察调研,使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迪庆各族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同时进一步扩大了迪庆的对外影响。十是“香格里拉组合”参加中央电视台组织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奖和参加中央电视台2010年春晚,对宣传迪庆,扩大迪庆对外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编辑: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