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中的观音岩鱼类增殖站
金沙江鱼类奇特,种类繁多,主要有:长薄鳅、达氏鲟、胭脂鱼、金沙江江团、娃娃鱼、细鳞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圆口铜鱼、长鳍吻?L、高原鳅、长须?d、白鲟、厚颌鲂、岩原鲤、四川白甲鱼等等。金沙江鱼有几个特点:由于长期在湍急的江水中生活,大多数鱼一般都无鳞或细鳞;为了便于捕食,不少鱼类都长了一张大大的嘴巴;背鳍尾鳍普遍较长;肉细嫩可口。
鱼是地球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2009年3月26日,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鱼化石,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距今约4亿年。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与其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大部分鱼类在水中舒服惯了,不思进取、呆头呆脑,以至几亿年后还基本保留着老祖宗的德性,始终只能是人类饭桌上的佳肴,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鱼类的繁殖力极强,这也是它们历经数亿年而仍然能够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海洋中的翻车鱼是动物界的生长冠军和繁殖冠军。它们的幼鱼仅有0.25厘米长,而长到成鱼时可达3米,体重达2吨半,比幼鱼时增加了6000万倍。雌鱼一般带有2000-5000万枚卵。有人曾发现,有一条雌翻车鱼竟带有3亿枚卵,5条这样的翻车鱼产出的卵就相当于中国的全部人口,你说惊奇不惊奇!一尾普通的鲤鱼一次也可产卵20-40万粒。不过这些鱼卵要成为小鱼已是很不容易,而大多数小鱼苗一出生,就成为各种成年鱼的充饥之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真正能长大的微乎其微,不然江河里的鱼是绝对装不下的。
捕鱼,是人类祖先生存的一种手段。远在原始人时期,老祖宗就知道用树叉在水里叉鱼。在离观音岩电站十来公里的江边,有一个叫庄上村的小鱼村,村子里居住着一个自称“水田人”的族群。这个村大部分为胡、李二姓,国家将其划归彝族。这个自称“水田人”的族群就其语言、生活习俗、行为习惯等与凉山、楚雄的彝族大不相同。据该村老人介绍,他们祖籍是江西源江府吉林县人,三国时,祖宗三人为避战乱从江西坐船沿长江、金沙江而上,其中一人在途中落水身亡,两人来到这里落户兴家。来自江西的老祖宗,依说肯定不是彝族,来到这土著民族聚居的江边安家落户,实际上是把自己融进了当地民族之中。这个村现有人口不足千人,但自称“水田人”的人还集中分布在攀枝花市的仁和区福田乡、云南省的华坪县,总数达近万人。从两人到现在上万人,也还算得上兴旺昌盛吧!
这水田人有一个特殊爱好,就是喜欢和江水打交道。成年男女经常出没在金沙江上的惊涛骇浪之中,划船、打鱼、游泳,非常熟悉水性,水上功夫十分了得,就是在近些年,“浪里白条”式的人物也还能数出十几个来,徒手横渡金沙江的小伙比比皆是。民国时期抓壮丁,庄上村的小伙子就从来没有被抓住过。十七八岁,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为躲兵役,常年住在金沙江边打鱼为生。见抓壮丁的来了,跳入江中,迅速游到对岸,你还抓他得到?从2001年攀枝花市举办国际长江(金沙江)漂流节以来,庄上村村民常组队或顶替别人组队参加比赛,几乎囊括了比赛的主要奖项,在世人面前出尽风头,以至组委会不得不下令限制他们参加其中一些项目。
刚打捞上岸的金沙江鱼
自古以来,在金沙江上捕捞打鱼是水田人的强项。庄上村的渔夫们,或夫妻为伍,或三人成群,沿金沙江而上,远到澜沧江、怒江。一去数月、半年才归。攀枝花开发后,沿江的鱼馆如雨后春笋,打到的鲜鱼带回统一卖给渔馆,价格不菲,收入可观。
11月5日下午,在庄上村村委会办公室,38岁的村支书胡继红,37岁的村委会主任李民贵,46岁的村文书胡发元三个壮年汉子坐在我对面,一听说我要了解一下当年打鱼的事,三个主要村干部说起来滔滔不绝。
“除了老一辈,年轻人里面我们是最早下江打鱼的。以前打鱼工具很简陋,后来置办了船,为了卖活鱼,又设了鱼舱。鱼舱开有小孔,与江水相通。船吃水好深,鱼舱里水就有好深,鱼就不会死。”
“在金沙江里打过最大的鱼有多大?”
“最大的打过40多斤的。”
“以前江里的鱼多吗?”
“多的嘛!八几年前(指上世纪八十年代)鱼很多,但没有市场,几角钱一斤。江里的鱼进入小河来繁殖。小的时候中午拿个渔笼子(注:一种竹子编的原始捕鱼工具),安在一个小滩口上,棒棒鱼牵起线线钻进去,吃都吃不赢。现在小河都被污染了,鱼少了。
“村里打鱼的人多吗?”
“2000年前村里打鱼的有几十个,打鱼船都有50多条。当时打鱼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在金沙江打,还到澜沧江、怒江打。攀枝花建设后,来的人多了,一斤江鱼卖给鱼馆,细甲鱼60元,胡子鲢80到100元。鱼馆卖出来就要到150元以上,赚安逸了!”
“听说鱼馆里经常用人工饲养的鱼来冒充江鱼是吗?”
“这只能骗外行,在我们眼里,江鱼与家养的鱼大不一样。江鱼颜色较浅,微黄,家鱼颜色较深,带黑色;江鱼较瘦,家鱼肥胖;吃起来味道就更不一样了,江鱼肉细嫩,香,家鱼肉粗糙,带有较重的泥腥味和饲料味。”
“村里人水里功夫怎样?”
“青沟子就在河里洗澡,把衣服脱到下游,跑到上面一两公里顺河飘下来,一个猛子可以在水下迷出二三十米远。”
“有被水淹死的吗?”
“常在河里泡,哪有不被淹?打鱼洗澡都有被淹死的。”
“为什么现在打鱼的比以前少了?”
“现在鱼少了,来钱也少了。水库深,打不了鱼。以后从金安桥到观音岩就有四座坝,船过坝很麻烦。再说,现在找钱的门道多了,周围工厂又多,谁还愿冒这个险去打鱼?常言道,打鱼捞虾,饿死全家。现在全村长期在外打工的有320来人,占全村劳动力的50%。仅在观音岩电站的临时工就有60来人,打工少说一个月也要挣千多元钱。去年全村人平收入达到6850元。不过,以后建起电站,有些人不打鱼了,可能又会去养鱼的。”
渔民准备下江打鱼
进行人工饲养繁殖江鱼是近几年江边农民的一条致富之道。利用水库网箱养鱼和利用金沙江流域的小河水养鱼是人工饲养的两条途径。网箱养殖技术1991年由美国传入中国,逐渐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上推广开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雅砻江上二滩电站的建成,盐边县渔门镇成了二滩水库一个较大的网箱养殖场。现在养出来各种鱼充斥于攀枝花各大鱼馆,并远销市外,鱼馆老板常以此冒充江鱼,以获取丰厚利润。在盐边西北部国胜、温泉等乡镇小河旁,农民引用河水修建流动水池繁殖野生江鱼成功,并开设农家乐。吸引过往游人在此小酣用餐。由于水与江水无异,鱼的肉质不错,生意颇为兴隆,常常供不应求。
面对江河中野生鱼类大量减少的情况,近年来人们在修建水电站的同时,把保护繁殖野生鱼类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坝、金安桥等已建和在建的电站都设置了鱼类增殖站,并多次向江中放养人工繁殖的江鱼育苗。
观音岩电站十分重视金沙江鱼类的保护工作。把建设鱼类增殖站与电站建设同步谋划,同步建设。今年初,观音岩公司启动了增殖站建设。增殖站建在坝下右岸业主营地旁边的平缓台地上,总用地面积45亩,水源为金沙江水。设计有室外养鱼池、产孵车间及温棚车间等设施,主要增殖8种珍稀保护鱼类。同时,还将利用坝下及水库内的多条天然河道,进行鱼类的天然栖息地保护,禁止在鱼类繁殖期进行捕捞,为鱼类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小娃儿们都不愿意上船了,更不愿意打鱼。现在,这么多水电站动工了。以后,我们这样的渔民肯定也就没有了。”庄上村83岁的胡老爹深情的望着眼前的金沙江,迎着强劲的江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在这里已度过了生命的绝大部分时光,是这汹涌的江水和水里的鱼类哺育了他和他的儿孙。但一提到观音岩水电站建好后未来的美好前景,老人还是喜上眉梢:“可以发那么多电,即使真不能打鱼了,也划得来!”
(作者:观音岩公司 郑庆生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