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早在百年前的中国古书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如《周易·系辞传》中就说:“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又如《孟子·滕文公上》中:“盖上也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蚊嘬之。”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葬俗,是指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即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认为可以把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与土葬、水葬、火葬一样,天葬是一种信仰,是表达对死者尊重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天葬在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依然存在,在此仅简单介绍藏族的天葬文化。
美丽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礼,目前仍沿袭着传统的习俗。天葬文化仍然具有神圣而强大的神秘力量。
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有的学者认为在远古的西藏社会,曾经出现过“原始天葬”或“自然天葬”。根据一些藏族历史文献的记载,藏族天葬习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以前。天葬的实行与藏传佛教的兴起及印度文化的输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根据汉文史籍《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天竺有“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三日野葬,弃林饮兽”风俗的记载,认为西藏所行之天葬风俗源于印度古代的“林葬”、“野葬”,而不是藏民族祖宗传承的本土仪式。在藏文史籍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并明确地指出天葬之俗是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由在藏区创立希解和觉宇两教派的著名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带来的。据说他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这种葬俗,并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由于佛教徒们认为把遗体献给鹰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且利于灵魂转世,因而认同了这一葬法。此后,天葬逐渐在藏区流行,并成为一种风俗。天葬属于佛教广布施行流传的一种特殊方式,死者将自己最后一点东西——死亡了的肉体奉献给天葬台上那些有形的秃鹫和无形的神灵。藏族人向来对兀鹫十分敬仰,称其为“神鸟”。在天葬中人们借助兀鹫实现了肉体的解脱,达到灵魂的升华。
迪庆州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居民以藏族人民为主。这个地方的丧葬仪式有火葬、水葬、土葬等,当然也包括天葬。但现今,只有少数藏族农村地区仍继承着传统而独特的天葬文化。当某个藏民死后,其尸体的停放和念经期满后,人们就把死者的尸体送到天葬场,进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天葬场多数是在离寺不远的山腰上,这些山腰都是较有名的。有的天葬场有一块大而平整的岩石,有的天葬场仅是一堆石块,有专门从事天葬的僧人,被称之为天葬师。天葬台周围经幡飘扬,把天葬台怀抱在中间。天葬师守在尸体旁边,他举起海螺,朝天空吹响海螺。然后,燃起柏烟,摇动铃彭,开始为死者诵念超度经。随着柏树的浓烟升向空中,盘旋在天空的鹫鹰便落在离天葬台不远的地方,接着铺天盖地的鹫鹰就纷纷落在天葬台周围,开始啄食死者的尸体…
此外,武汉青年作家冷残河所写的《天葬》,是一部关于“天葬”的悬疑惊悚探险小说,被誉为是描写藏族神秘文化的巅峰之作。他的《天葬》一书可带领我们深入探索神秘的天葬文化,进一步让我们去领略那些不为人知的藏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