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盘活增效
永胜县程海镇拥有优越的土地和光热资源。但在过去,在全镇3.4万亩耕地中,每亩年收入只有两三百元的“老板田”就有1万多亩。后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使过去的“老板田”变成了“万元田”。目前,仅葡萄种植面积就达到7000亩,实现产值超过1.5亿元。
“我家的葡萄园共有40亩,毛收入70多万元,除去用工等成本费用,每亩纯收入达1万元。”在品祥林果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李品祥高兴地对记者说,2009年,他和冉龙平、余宗义、李春能等4户人家,率先到示范园流转土地120亩种植葡萄,开启了程海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的新时代。
“当时,土地的流转费每年每亩只要几百元。”程海镇镇长汪文良介绍,土地流转盘活资源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增加了土地产出效益,给程海镇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深刻变革。
其实,在农村很多群众都知道发展特色产业能够赚钱,但如果靠一家一户独自去闯,却都苦于没有资金、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不成规模,更把握不住市场这个“风向标”,发展特色产业很难“美梦成真”。
记者在七河镇采访了解到,忠义村委会的第八、第九、第十等3个村民小组,通过“一事一议”,给外地老板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药材,59户村民一夜之间收入土地流转费300万元。之后,村民纷纷到老板的药材基地务工,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技术。渐渐的,村里人积累了发展资金,懂得了实用技术,更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记者手记
完善政策路子宽
扶贫资金互助、公司引领发展、土地流转盘活,确实是解决农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资金困难的“良药”。但就记者调查采访的情况来看,光有“三剂”良药,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资金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七河镇133个村民小组中,只建立了两个扶贫资金互助社,覆盖面窄、资金规模小,很多地方的农户享受不到扶贫互助资金带来的好处。
日前七河镇争取到500万元扶持发展资金。对于这笔钱的使用,镇党委书记李兆强作了设想,他说:“如果政策允许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受益的农户将会更多,扶持发展的效果也会更好。”上级每年安排到七河镇的各项扶持发展资金达1亿多元,如果能制定一套完整的配套政策,允许用这些资金的一部分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就可以解决扶贫资金互助社覆盖面窄、资金规模小等问题,让政府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另外就是土地流转盘活等问题,也还有很多局限。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建议政府尽快开展土地、林地、房屋等农村财产确权工作,让林地也能流转起来,为山区群众拓宽融资渠道。
再一个就是农村保险问题。大家普遍反映,只要有保险作为依托,农村引资融资渠道就会更宽。目前,要积极探索创新银保合作信贷产品,拓展农村保险新路子,大力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畜牧业保险、农户房屋保险等新的险种。
贷款难、利息高、期限短,仍然是目前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不断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为群众拓宽融资渠道,营造方便快捷安全的融资环境。
记者 李秀春 卜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