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地处全国有名的“三江成矿区”腹心地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区”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合部位,是全球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成矿流体最活跃的资源富集区,也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富集区。截止目前,全州共探明和发现各类金属矿17种,非金属矿20种,矿床(点)300多处,其中铜资源量在省内居第一位,钨、钼居省内第二位,锑及铅锌分别居省第三位和第四位。全州已发现铜矿床和矿点42处,现已探明铜资源量达900多万吨,根据地质调查和普查资料显示,我州铜资源远景储量可达1400万吨以上,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铜原料基地。钨、铍、钼矿床点7处,现已探明钨、铍储量10万吨,钼3.8万吨;铁矿床12处,现已探明铁资源量近1亿吨;铅锌矿床点14处,目前已探明储量300多万吨。我州探明的矿产总储量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
我州的矿产资源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具有资源富集程度高,分布集中、品位高、规模大,矿种配套性好,资源潜力大的特点,从资源分布情况看,优势矿产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也是我国从整体上具有世界级成矿规模的地区,二十一世纪,我州有望成为中国西部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基地。
一、迪庆矿业开发利用及勘查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州共设置能源矿采矿权2个,金属矿采矿权36个,非金属矿权44个,全州各类矿业企业共计82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4个,小型30个,小矿25个;建材矿山22个。共设置有效探矿权155个,登记总面积4568.04平方千米,占全州总国土面积的19.14%。矿业从业人员达5800多人。完成矿业年产值11.3765亿元,占全州国民生产总值(44.7518亿元)的25.42%,占工业总产值(19.1525亿元)的59.39%,实现利润总额1.6652亿元。我州积极响应“三年地质”找矿行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予以扶持,近两年时间里,全州积极支持配合整装勘查承担单位,抽调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协调督促我州的整装勘查工作,2011地质勘查资金4.54亿元,完成了14.2万米的钻探工程量,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一是评价了1个超大型矿床:香格里拉普朗超大型铜矿,累计探明铜资源量750万吨,远景资源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探获1个大型钼矿床:香格里拉铜厂沟铜钼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目前已探明铜资源量5万吨,钼资源量3万吨,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找矿信息,为今后我州的矿业勘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州矿产业在全州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明显,如何把州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高效转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被州委、州政府提到重要位置。州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建立新型工业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通过配置、收购、参股、兼并、合作、联营等方式、对全州矿业经济的生产要素进行集中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中型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业开发新局面。在州委、州政府的强力组织下,把我州的主要铁矿资源整合给昆钢集团,主要铜矿资源集中整合给云铜集团。两大集团在近二年的时间里,已在我州完成了20多个亿的矿产固定投资。随着我州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不断深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保护、结构升级、集约开发、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充分发挥云铜及昆钢两大龙头集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了一种优势资源配置一个大企业,一个大企业带动一个大产业发展的格局。真正体现矿产业作为我州支柱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迪庆矿业发展思路
1、注重矿产资源勘查,提高资源的保障程度。
鼓励和扶持对重点老矿山开展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铜、钨、钼、铅、锌等优势矿种的勘查力度;鼓励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实行商业性勘查,提高现有矿山企业的资源保障程度。
2、巩固和壮大现有矿业企业,培育扶持新兴矿业产业
对已有矿产企业进行提升和改造,依托重点骨干矿山进行资源、产业及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及优化,提高矿业综合科技水平,逐步实现从高产量到高效益的转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鼓励现有矿业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具有抗风险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集团化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开展好调规工作
积极争取“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相应的几个风景名胜区的调规及边界细化工作,把州内重点成矿区从以上限制范围内调整出来。
4、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科技兴矿之路
逐步形成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充分发挥大集团大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严格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珍惜、节约资源之路,逐步减少浪费资源,制止掠夺式开采,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十分注意矿业企业在采、选、冶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矿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矿产品的产出,加大对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矿山的整合力度,逐步提高全州矿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尤其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严格矿山准入条件,重视矿山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强矿业开发的综合整治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注重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综合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