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如江流
深秋的怒江大峡谷,涌动着一股热流——省委书记李纪恒、代省长陈豪一行专门深入到怒江、独龙江调研指导,接着省委、省政府在六库召开怒江州扶贫攻坚汇报会,省级有关部门、省内外对口扶贫单位众多领导汇聚怒江大峡谷。如此重视关切,让怒江各族干部群众倍感兴奋和温暖。
没有一个地方像独龙江、怒江那般让李纪恒书记梦牵魂绕、忧喜交加。近5年来,他8次深入怒江、5次走进独龙江。
当地干部群众清清楚楚记得,纪恒书记几次顶风冒雪、长途跋涉、不顾安危走进独龙江,目睹那里的极度封闭、贫困和落后,他心情沉重,几度难过得流下眼泪。“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伤心地告诉他,这是贫困的独龙江……”这是他痛楚的告白。为此,他多方奔走协调,为尽快改变独龙江的面貌尽心竭力。
今天,历经5年力度空前的整乡扶贫、整族帮扶,独龙江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次通过高黎贡山大隧道进入独龙江,纪恒书记分外欣慰和开怀。当独龙族老大妈激动地告诉他“过去我们过的是猴子一样的日子,现在过上了人的生活”时,当独龙族的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齐声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李书记禁不住热泪盈眶。“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人间天堂独龙江!”这是他喜悦的心声。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必须真正用心、用情、用力!”“扶贫攻坚一定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水滴石穿……”在怒江州扶贫攻坚汇报会上,李纪恒书记发自肺腑的讲话字字铿锵、句句入心,深深地感染和激发着各级干部。讲到动情处,我发现坐在主席台一侧的“老县长”高德荣,这位为改写独龙江历史奋斗不息的老干部,早已泪流满面。
“贫困是怒江的现实和今天,但绝不是怒江的宿命和未来!”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在大会上的郑重表态,表达了大家的信心和决心。
木加甲村看变化
驱车赶到大峡谷深处的马吉乡,与乡干部开完碰头会,我们便直奔木加甲村。
这里让我最惦记的,当然是我的联系户叶纳老汉家。叶纳的身体和气色比去年要好,话也多了,脸上挂着笑容,一进门就忙不迭地招呼我们入座,端来带壳炒花生,打开火塘上的锅盖请我们吃煮熟的小芋头,感觉他一向佝偻的身板,似乎没有过去那么弯了。
叶纳的大儿子已经高中毕业,是一个朴实、乐观、孝顺的小伙子,在村里当上了天保员,把家里的大小活计全部扛了起来。他说今年家里养了两头猪,草果卖了一千多块钱,他准备慢慢攒点钱,重新改造一下破旧的住房。老二今年就要参加高考,老三在读初中,不像过去那么瘦弱了,个子长得比老大还高。叶纳和老大表示,一定要好好支持他们读下去。
从叶纳家出来,我们又去了村里的两户人家。今年我们扶持这个村发展养猪业,首批10户人家组建了养猪合作社,每家养的良种母猪都很健壮,仔猪全部卖出,眼下村民纷纷要求加入进来,看来这个产业大有可为。
进出木加甲,都要经过村口一座简易石桥。这座桥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去年我们亲眼看到一辆农用汽车差点从桥边冲下山沟,十分危险。在我们报社的资助下,现在这座桥已经重新设计,拓宽加固。我特意来到桥上仔细查看,听村支书老余在一旁感叹:“这下大家心里都踏实了,要是能把几个村民小组的路也修通,那就更好了!”
一盏闪亮的灯
入夜,我们特意去走访马吉村的养鸡示范户张友。
在马吉,发展养鸡业很有优势和潜力,可是由于交通不便,缺乏资金和技术,这一想法迟迟难以落地,全乡一直没有一户像样的养鸡大户。去年蹲点时,我们在乡里召开民情恳谈会,一个名叫张友的年轻人热切请求支持他干这件事。小伙子个头不高,但稳稳沉沉的,谈起他的设想有板有眼,经过一番了解和论证,我们决定重点扶持他。
说干就干,张友专门跑到昆明找专家请教,还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指导,很快建起了两所鸡舍,从大理引进了良种,3000来只蛋鸡安然落窝,目前每天产蛋1500多个,在附近就可销售一空。张友兴奋地说,外面进来的鸡蛋长途倒腾,很容易变质,大家都喜欢他家的新鲜货,下一步他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并向附近的学校定点供货,让学生娃娃吃上新鲜保质的鸡蛋。
张友建在山坡上的鸡舍简洁而标准,管理得井井有条。灯光下,清一色的蛋鸡整整齐齐集中在一排排格子栏里,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看完鸡舍,张友热情邀请我们到山坡下的家去坐坐。他是个能人,在街面上盖了一幢砖混结构的楼房,一楼用来经销饲料。由于整天在养鸡场忙碌,连楼道上、客厅里的灯坏了都顾不上换,走进他家,到处漆黑,急得他手忙脚乱。我宽慰他说没关系,只要鸡舍里的灯不坏就好。大家听后都笑了。
从张友家告辞出来,站在街边向山坡上的鸡舍望去,那里的灯光熠熠闪烁,天气虽然有些冷凉,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取经三河村
三河村是怒江州泸水县鲁掌镇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高黎贡山深处,因古炭河、滴水河、湾转河三条河流在村头汇聚而得名。这里汉族与傈僳族杂居,住着350户人家,是颇有名气的山村发展典型。
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开阔视野、学习技术,我们曾组织联系点马吉乡的乡村干部和农户代表到昆明、文山等地参观考察。不久前,我们又组织马吉乡的40多人来三河村学习,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
“走生态致富路,圆美丽乡村梦”,村委会的宣传栏上,这句口号很是醒目。近年来,这个村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林药、林菜、林草、林禽,家家户户种草果,产量达到200多吨,户均收入5000多元,重楼、黄精、刺龙苞、核桃等生态特色产品种植渐成规模。我们来到一户人家,了解到他家种植的一片重楼,已被人出价35万元全部买走。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盖安居新楼房的人家越来越多。村干部告诉我们,现在村民出去打工的少了,他们只要在村里相互帮工,每天不光能挣一百元,还管三顿饭。
三河村风光秀美,到处郁郁葱葱,村里提出“旅游活村”的新思路,乡村旅游开始起步。来到滴水河村民小组,这里有一个阴阳瀑布景点,组长罗华清带头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我们看到,他投资90多万元新建的一幢楼房就要完工,谈起下一步的发展,爽快的罗华清信心满满。
三河村的确是一个鲜活的好样板,它生动实在地展示出一片绿色的希望,从中我们看到的是马吉,不,是整个怒江大峡谷的美好未来。
2014年11月4日至8日写于怒江。
记者 徐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