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每天都要摘除上千斤敷在树上、植物叶子上的福寿螺卵。记者 杨俊 摄
福寿螺和“土著螺”对比之下,福寿螺个大颜色深。
10月24日,周日,大理市下关镇小关邑村村民段鹏举没有休息,早上8时30分,他穿着齐膝盖的塑料水鞋准时出现在洱海畔。
6名村民都到齐了,他们两人一组上了3条船,去采摘水面树上、草上的福寿螺卵。可恶的是,他们头天刚摘过,第二天又有许多红色的虫卵涌现,这使得他们要每天不停地去摘。9月5日以来,段鹏举和村民们已连续工作一个多月了。
福寿螺是外来有害物种,被叫做“生物黑客”。一只雌螺一年可产卵3~5万粒,其惊人的繁殖速度,给洱海湿地的生态带来危机。而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是人工捕螺摘卵,于是,一场人螺大战在洱海拉开。
起因 危害最大外来物种
记者踏上段鹏举划的小船,船上有两个塑料桶,“我们一上午就可以摘到两桶(螺卵)。”身着黄色小马褂的段鹏举,是洱海滩地协管员,协调管理小关邑村洱海海域。
前年起,洱海开始出现福寿螺,而今年的数量似乎要比往年多得多。
狡猾的福寿螺,白天隐身于水下,夜深人静时,雌螺偷偷爬到水面植物上产卵,因此,相比捕螺,摘卵显得更有效。
记者看到,露出水面的树干上、草叶上,有一丛丛粉色的“卵花”,段鹏举和村民们戴上塑料手套,麻利地将“卵花”抓下来丢进船上水桶里,手套上残留鲜红的液体,水面植物上也随处可见螺卵被摘除后留下的这种红红的痕迹。
福寿螺为何与人类结怨?有资料显示,福寿螺又叫大瓶螺、苹果螺,是一种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80年代又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并开始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口味不好,它被大量释放到野外, 从此蔓延开来。
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以下简称大理市洱管局)提供给记者的防治方案上称,福寿螺在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以植物为食,排泄物污染水体,严重威胁入侵地的陆生农作物和其它水生植物、螺贝类等水生生物,破坏生物链构成。近年来全国还不时发生人类食用福寿螺而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案例。
经历 每天摘卵千余斤
关于福寿螺是如何进入洱海的,坊间有几种说法:一是洱海上游传来的,二是有人买了福寿螺放生到洱海水域,三是人类活动无意带到了洱海。
一旦福寿螺在洱海大量繁殖,势必对洱海周围的农作物、蔬菜造成严重影响,还将影响到洱海的生态环境。行动刻不容缓。10月17日,大理市洱管局牵头,组织大理市沿海各镇的洱海管理所,聘用村渔民,每天出动36艘船只,在250多平方公里的洱海水域和环湖湖滨带生态湿地上,展开了为期20天的清理行动,这还只是第一阶段。
虽然目前大理市洱管局还没统计出摘除螺卵的数量,但段鹏举说,他所在的下关镇小关邑村海域,每天每条船能采摘60多斤螺卵,如此算来,全市沿海船只一天就能摘除螺卵千余斤。这些收集起来的螺卵,被送到远离洱海的地方进行统一深埋。
除了摘螺卵外,有些海域也能捞出福寿螺,段鹏举说,渔民捕鱼时能顺便网住福寿螺,他所在的标段海域,20多条渔船一天能捞起近百斤的福寿螺。当然,洱海里也有本地的土著螺,段鹏举从船舱里捡起一大一小两个螺壳,很明显,土著螺的形态小许多,椎尾长而尖,而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体型较大,颜色较深。
现状 市场有卖福寿螺
人食用了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管圆线虫病属脑膜脑炎的一种,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可能会被感染,感染后将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1984年出现我国第一例广州管圆线虫病,随后在广西、海南等地相继出现了该病;1997年浙江温州有过集体爆发,引起医学界的关注;2006年,北京市数十人因食用福寿螺而感染管圆线虫病。
为有效防治人们食用福寿螺而患病,大理市洱管局建议,当地工商、卫生部门相互配合,对该市辖区内市场进行统一监管,禁止福寿螺上市销售,堵住渠道,不让福寿螺交易行为在该市各市场内发生。
为此,记者于24日上午走访了大理市的各个农贸市场,在该市最大的农贸市场,记者发现了两个售卖福寿螺的摊点,价格为每斤2元—3元。在一售卖福寿螺的摊位前,记者看见一位年长的妇女坐在一锅煮熟的福寿螺前,用牙签将肉取出来,问及原因,该妇女说,“福寿螺不好卖,只有煮熟了去掉壳再卖。”
记者以买家身份,向卖水产品的摊主购买福寿螺,在被问及的7位摊主中,有6位说“福寿螺有毒,不能吃”。有一位摊主对记者说,批发一斤福寿螺约1.4元-1.6元,而运到市场上才卖2元多一斤,属于微利,更重要的是鲜有人买,所以菜市场上的福寿螺踪影是越来越少。
困境 最好方法也有局限性
大理市洱管局介绍,根据现有的福寿螺防治工作技术,目前有4种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人工清除、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采取养鸭食螺,但养鸭对洱海环境污染严重,在洱海流域已明令禁止养鸭;化学防治施用密达、百螺杀等杀螺剂,此举将对其它螺类、水生生物造成影响,破坏洱海生态环境。所以,这两种方法不可取。
段鹏举告诉记者,沉入水底的福寿螺,采食湖滨带湿地水生物的根系,加上其食量大,因此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给捕捞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只能采取人工清除水线以上水生植物枝叶上的福寿螺卵。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一是沉入水面以下的成年福寿螺难以对付,二是人力有限,面对福寿螺惊人的繁殖速度,不能百分百覆盖洱海海面及周围湖滨湿地,三是上游洱源县西湖、东湖等地福寿螺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大理市洱管局建议,通过大理州人民政府要求洱源县积极做好福寿螺的防治工作,避免从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冲入洱海。
“效果还是明显的。”段鹏举说,人工摘螺卵目前是最环保的办法,同时也有效遏制了福寿螺的繁殖。
大理市洱管局相关人士称,除凤仪镇和太邑乡外,目前该市有8个乡镇在各自的水域开展采摘螺卵行动,各个片区的滩地管理员带队,在保证点面结合地毯式收集螺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清除福寿螺卵繁殖带来的诸多隐患。记者 杨俊 周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