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称,企业人员平均年薪低于事业单位人员,中国目前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昨天透露说,中国的公务员平均年薪比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年薪高出一万元,而企业人员的平均年薪又低于事业单位人员。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等昨天联合主办了“中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高层论坛暨相关成果发布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批评说,这样的收入现状不再体现人才价值,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口号喊了三十年,但还是没有落在地上,“相关体制机制基本没有突破,还在空中飘着。”
科学家子女愿做公务员
吴江说,现在科技人员的地位仍然比较低。他转述中科院组织的一项针对科学家子女的调查说,有19%的受访科学家子女愿意做科学研究,而51%的受访科学家子女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从事科学研究,其中不少科学家子女愿意做公务员。他开了个玩笑说,这些孩子似乎“一学会识字就知道做公务员好,宁做公务员不愿做科学研究”。
“有钱开会没钱过日子”
吴江用“有钱开会没钱过日子”来形容目前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状况。他说,中国目前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是个很大的问题,2008年的投入总量为4570亿,虽然处在前列,但人均经费很低。并且科研经费的投入结构也是个问题,“劳务成本太低”。
吴江解释说,在美国科研经费投入中,劳务成本占45%,而中国的劳务成本却只有23.5%,结果造成了“有钱开会,没钱过日子”的局面,科研经费就是到不了人头,自己把自己捆死。
中国专利转化率只有20%
吴江表示,2003年到2009年中国的专利数年均增加26.1%,明年中国的专利数将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国。但吴江表示,这仍无法掩盖中国科研创新产出不足的现实。
吴江说,中国科研转化能力不足,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的科研转化率达到60%,而中国只有20%,每年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只有10%-15%得到转化,每年7万多专利中得到实际应用的只有10%左右。
中国科研人才结构失衡
吴江表示,科研人才结构失衡是最困扰决策部门的一个问题,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科研院所和公共服务行业,但在农村、企业和基层却缺乏科研人才。“他们不是在企业,不在一线”。据介绍,60%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国的工科博士进入企业的仅占20%。吴江举例说,在福建学农专业的学生要从台湾引进,“从台湾到福建的学农的博士就能一下子扎下去。”他承认,这其中有政策的导向等因素。
吴江称,中国也较缺乏高端科研人才,目前1万高端科研人才却要承担着1.5万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虽然留学归国人员比例在上升,但吴江提醒说,“工程人才缺口太大,回来的博士比重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