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移中的故居
故居原址已是一片废墟 杨文光 供图
“楚图南故居被拆了!”这个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立刻传遍了文山城,有不少市民给记者打来电话:“楚图南故居刚重修没几年,为什么就拆了呢?”“是要在原址恢复重建呢?还是拆到其他地方?”针对市民的种种疑问,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寻访
原故居地只剩废墟
楚图南故居位于文山县城开化镇上条街27号至29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两进式四合院,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480.32平方米,1998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全省现存近代名人故居(楚图南故居、熊庆来故居、聂耳故居、艾思奇故居等)之一。
文山县于2005年6月投资180万元对楚图南故居展开全面修缮工作,整修一新的楚图南故居于2006年4月12日向民众开放。再次开放的楚图南故居,收藏了楚老生前部分遗物,图书50余册,衣物13件,信函、照片、文化用品、生活用具40余件。每天都有当地群众或外地游客前往参观。
当记者来到这儿时,看到的只是废墟。
“故居房屋都哪里去了呢?”面对记者的疑问,住在附近的居民们都摇头:“不知道。”两名正在故居原址清理土堆内物件的工人告诉记者:“故居房屋架和屋内所有的东西,都被管理部门拉走了,那肯定是会好好加以保护的。”当记者想再多了解些时,他们直摇头:“其他就不知道了。”
文化部门
只是暂时拆移
在文山州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只是“暂时拆移”,并提供了云南省文物局批复的相关文件。该负责人说,拆移楚图南故居是件慎重的事,是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的。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及程式操作,确保原构件不受损,并采用原有构件及制式实施整体抬升工程,新配构件应符合古建筑规范及文物施工技术要求;按规划,整体抬升后应保证文物安全,并按规划方案留出四周的安全通道和空间,以改善楚图南故居周边环境,有利于今后文物的参观利用。
博物馆馆员
将在原址恢复故居
而针对市民所提出的“楚图南故居修好没几年,为什么就拆了呢?”的疑问,文山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文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楚图南故居位处文山老城区规划改造片区,周边民房建筑密集破旧,下水道不畅,雨天污浊晴天恶臭;而在改造该片区时,如不对文保单位同步实施原址保护工程,故居现行标高就将低于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地面两米多,即处于凹槽之中。
杨文光说,在对楚图南故居拆移的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又现场督促施工人员对故居房屋构件严格施行按编号拆移保护。因此,所有房屋构件及屋内文物目前均已被妥善封存保护。
说到今后对楚图南故居的原址恢复建设工程,杨文光表示:在原址恢复重建的楚图南故居,周边环境将大为改观,将更有利于文物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更有利于游客的聚散。
新闻助读
楚图南(1899-1994年),云南文山人。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代主席等职。
楚图南勤于著述。其著作主要有《楚图南文集》(上、下),诗词集《蕊草集》,散文集《刁斗集》、《荷戈集》,译作有惠特曼(美国)的诗集《草叶集选》、威尔布(德国)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涅克拉索夫(俄)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等。本报记者 蒋天灿(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