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十届中越边交会的第三天,人来人往的展厅中,由于很多人不懂越语、泰语,许多买东西的人大多是靠手比划,用计算器按数字来完成交易,而有的因无法讲价而无法完成交易。这也暴露出越语、泰语这些小语种人才的匮乏。
“这套红木家具多少钱?”在越南展厅,一名工作人员用计算器按下了数字“8”,究竟是8千元还是8万元,买家张小姐与越南的售货人员费了好大的劲才沟通好,这套红木家具的价格是8万元。由于语言不通,讨价还价确实有点难,最终交易没能完成。张小姐无奈地说,红木越来越少,作为投资来说非常好,可惜语言不通无法讲价,没有买成有点遗憾。
很多展厅里,一些越南的销售人员不得不请来当地懂汉语的朋友帮助销售,来买货的人多了,翻译太忙,导致很多人要等很长时间才买到一样产品。而在泰国展厅内,懂汉语的泰国东盟商业协会负责人陈奕良忙得很,许多人都要他充当翻译来完成交易。陈奕良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但懂双方语言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生意的需要。
从河口县商务局了解到,今年1-9月河口口岸实现进出口总值44亿元,接近2009年全年,同比增41%。随着贸易的增加,中方需要懂越语的人才,越方需要懂汉语的人才,但这样的培训学校少之又少。
河口一中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小学汉语培训基地,校长铁平敦的目标是让越南的小学生都来学习汉语。这几年来,她除了管理好学校外,其他时间都奉献给了汉语推广工作。在学校的努力下,越南老街12所中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老街一所中专与一所大学都开设了汉语培训中心。而河口一中也开设了越语培训班,河口小学、红河学院也有越语班,也有越南的留学生过来读书。但每年毕业的越语学生也只有1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河口县副县长李光华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红河学院、河口一中、河口小学都在为培训越语方面的人才而努力。有些企业为了能做好生意,主动将员工送到越南去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把生意做得更大。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学习越语、泰语这些小语种,因为在边疆地区,小语种比英语更能派上用场。
记者 王宗林(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