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为抗旱出一份力”本报记者 金林 摄
河道断流、水库干涸、土地龟裂、饮水告急……2009年秋季开始,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悄然来到,旱魔肆虐着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欺凌着这里可爱的人们。可是,一如汶川地震,我们无需恐惧,人有情,则能战胜灾难。
“旱灾来得悄无声息,当发现它的厉害时,已变成了一场严重的灾害。”省外媒体记者对云南旱灾这样描述道,对“9年一大旱、5年一小旱”的云南来说,多数市民对旱情初发时的情况认识不足,但随着它的持续加重,旱灾已经像锈迹一样,蔓延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像其他冰冻、洪水、雨雪灾害一样来势凶猛,骤然之间就亮出自己的狰狞面目,而这种悄无声息、持续长久的灾情,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将超出我们所有人的预料。
弥勒村民排队取水
今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抵云南。拔起干瘪的麦穗,抓起失水的土块,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眉头紧锁、神情凝重;站在曲靖市陆良县已经干涸的德格海子水库龟裂的土上,看着库底裂开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缝隙,总理踩着干裂的土块走了100多米,弯腰捡起一个蚌壳,沉默良久。“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这场旱灾。”温总理留下了这句鼓舞人心的话语。
陆良村民到河边背水 本报记者 金林 摄
和2008年汶川的惊心动魄相比,2010年的云南,没有生死瞬间的纠结,没有千钧一发的救援,但同样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肩挑、马驮,甘霖被送到了每一个缺水的山村;大型机械开进了偏僻的小山村;来自全国的救援队伍纷至沓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情景再次上演。我们并不畏惧灾难,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永远都会拧成绳、抱成团……灾难之中,凸显的不仅仅是人间最宝贵的情字,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巨大体现,面对旱情,全省上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人背手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力争降低灾害损失。大旱面前,云南省把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有效保障了人畜饮水安全,控制了森林火灾,妥善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实现了大灾之年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痛定思痛,在旱灾中,也显现了诸多的不和谐,乱砍滥伐、山林被毁、水库不足,也许是这场灾难带给我们的启示。来年,我们是该继续与旱魔殊死搏斗?还是化被动为主动,不再受控于被我们先毁的自然?
事件回放
从2009年秋季开始,云南省大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全省16个州市均不同程度受灾。这场百年不遇的秋冬春初夏连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为云南省历史少有,共造成全省50%人口受灾,近千万人饮水困难,千万亩小春作物绝收,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
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和师宗县,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温家宝指出要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一是要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二是要扎实抓好春耕备耕;三是要严密防范森林火灾;四是要保持灾区市场和社会稳定。
元阳村民看着已经干裂见底的蓄水池塘发愁 新华社
3月27日,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普洱、临沧等地喜降喜雨;5月26日,云南省主旱区普降小到中雨,有的地方还降下了大雨,这次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旱区的旱情,并解除了部分地区的干旱红色预警。
以后,我们该继续与旱魔搏斗,还是化被动为主动,不再受控于我们先毁灭的自然?本报记者 符光周 摄
据统计,在抗旱救灾的战斗中,云南省政府累计投入10亿多元,有效解决了950多万人、22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为不让灾民受难,政府投入了近9.6亿元灾区群众生活救助资金,发放近5万吨粮食,有效保障了缺粮需救助的823万人的基本生活,救助困难群众956万人。大灾之年,云南农业继续发展,农民增收,上半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完成610.6亿元,同比增长0.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20元,同比实际增长9.1%。干旱肆虐中,火灾随时有可能侵蚀,可云南省还是及时控制了森林火灾,以最快的速度灭火、以最小的损失护林,使森林火灾次数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了平稳态势。记者 李莤 陈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