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鹤庆新华村的报告(启示篇)
漫步生态优美、商业发达、生活现代的新华村,外来游客宛如置身于一个充溢着现代文明的特色新城。今天的新华村,已经完全是亦城亦乡的新型城镇。它走出了云南农村靠自身力量和外在市场不断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之路。
城镇化发展的新探索
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认为,新华村是云南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一个典型缩影,它创造了一种不离乡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他直言:“简单化、概念化地把村庄变楼盘、农民变市民甚至变贫民,是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常见现象。由于缺少产业支撑和再就业培训而形成就业难,加之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加速城市化的同时也加速了城市贫民化,生活保障难。”
新华村依托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间手工艺业及销售集散地,由此带动了旅游业的勃兴,而旅游业的提升又拉动吃、购、住、游、娱及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质的转变,形成了全新的产业支撑体系。在观念方面,农业社会的传统思想正在发生根本改变,村民的理念、理想、愿望与城里人并无二致;互联网、手机、银行卡、网络商业交易……民族风格的民居中,生活方式已跟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新华村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成为一个个性化的城市和品牌,走出了一条不离乡土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新华村发展最基本的经验,范建华总结为,依托本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形成特色产业支撑体系,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和生产要素新的聚集,以产业发展繁荣城镇经济,从而使生产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向协调可持续、生活方式和人的观念向现代城市化迈进。他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其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兼顾“硬指标”与“软实力”
“新华村独具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与‘空心城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新华村旅游小镇作过专题研究的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睿莲说,必须看到我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方式粗放的问题,城镇化过程中过度依赖低成本的资源进行数量扩张。2001年至2011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90.09%、城镇人口增长30.78%,土地的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的“空心城镇化”,使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这警示我们:对城镇化的定义不能单一把非农业人口比重、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等“硬指标”作为凭据,而应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的权益保障和素质提升等“软实力”因素,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张睿莲在调查报告中将新华村的发展成绩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注重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并整合资金投入到水、电、通信、交通、接待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不断提高村内道路、建筑改造、市场拓展等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二是依托自身优势,加强组织化,提高融入市场经济的谈判能力,新华民族手工艺品协会组织广大手工业者在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实现传承千年银器手工艺文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研发新产品、着力打造品牌等观念、意识、价值观方面的升级换代,提高了市场经济中的整体议价能力;三是注重素质提升,主动寻找途径,培养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开放、创新、合作、环保等意识,部分大学毕业的新华村民依托新型电商模式所开网店年销售额超200万元。
“新华村启示我们,实现城镇化有多种路径。”在借鉴新华村因地制宜、兼顾“硬指标”与“软实力”的城镇化之路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她提出有效推进有云南特色城镇化的几点建议: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关注人口素质的提升,制定鼓励非农产业发展政策,探索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城镇化究其根本,要解决‘村民’向‘市民’的转化问题,即一方面要以人为本、真正提升村民素质;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好‘转化后的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保险、住房保障、计划生育等权益,让转户居民名副其实成为市民,真正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权益,最终解决‘软实力’的问题。”
开拓创新引导培育市场
从最初的生活用品、饰品,到越来越受沿海、港澳台同胞和欧美游客欢迎的各种手工艺品,今天的“中国银都”的工匠们,早已面向更大的市场,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根据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在种类、工艺、题材等各方面超越和突破,出新出彩地推出一系列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各类商品。自参加工作就扎根鹤庆的县委书记段智深介绍,特别是在最近10多年的发展中,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引导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他认为,坚持创新突破,全面融入市场,是新华村得以快速发展的两大驱动轮。
曾任新华村旅游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第一任组长的鹤庆县政协主席李玉梅说:新华村在整个开发中十分注重民族权益和民族元素,一群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女的身影活跃在村里,如同一朵朵绽放的百合让人赏心悦目。过去的匠人都是“独行侠”,像一颗颗散乱的石子,有了市场和利益,他们自然而然就凝聚起来,朝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2003年交由公司开发初期,一些群众由于不理解而到政府上访,一些村民建盖民房片面追求城市钢混洋楼的“气派”,经过耐心说服教育,矛盾逐渐化解,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感受到开发建设、融入市场带来的实惠和利益,他们从原来的抵触到支持参与。这充分说明,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要通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来更新观念、提升人的素质。
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新华村人在丽江、大理、昆明等地购买房屋和商铺的有60多户,但很少有人把户口从新华村转出去,全村转为城镇户口的仅100多人,而且多为在外发展的工匠。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故土难离”的情愫。
在新华村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大理银都水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迫切希望拓展发展空间,把事业做得更大;当地群众在征收土地上寸步不让,“虽然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不用依附土地,但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呢?”长期研究农村社会转型的云南财经大学社会学博士张明说,一方面是旅游业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间接收益;另一方面是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的制约。这就是率先发展起来的农村遭遇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兜里有钱了,但心里没底。”鹤庆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段斌海认为,由于新华村有较强的产业支撑,整个村子如果实行统转为城市户口,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群众受益于现代文明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张明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之所以难以破解,关键还是在于城乡的要素交换关系不够平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要素流通的规模迅速扩大,城乡之间要素交换不平等、流向不平衡的问题有所加剧,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所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最核心的是要着力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要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恢复农村生产要素和资源参与市场平等交换的权利,推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及其他基本公共服务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推进征地制度的改革。要以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社会保障以及保障住房、就业服务等为重点,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统一和服务水平的基本均衡。要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社会管理、行政体制等改革,不断探索适应并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