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十六大以来 和平发展道路的新进展(二)
2012-11-08 11:19:15 来源: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给世界一个新的价值尺度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此后长期的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长期的动荡,人们对新的世纪充满希望。但我们的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冷战掩盖下的民族、宗教冲突逐步抬头,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传统的理念、旧的国际秩序已经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能否提出新的理念,能否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使命。

十六大以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加快了理论创新的步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外交是内政的反映和延伸,沿着这样的思路,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处理、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有了新的理念。

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

胡锦涛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理念不仅仅是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方法,而是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乃至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思想。

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因而相互促进;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古老的智慧,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启迪。“和谐世界”发展了 “和而不同”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和当代实践的追求,开始令世界瞩目。

怎样才能构建起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呢?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后,胡锦涛在不同的外交场合对此作了反复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对于构建和谐世界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作了集中概括: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既意味着风险和挑战,也充满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新的视角观察当今的国际关系,可以看到,解决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有新的思路与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外交在探索与外部世界和谐互动中的伟大创造,同时这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建设这样的世界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世人逐步意识到这一理念正日益成为今天国际社会各种利益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价值尺度。

以互利共赢的理念推进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合作关系的发展

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对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意义重大。冷战时期,非此即彼、非赢即输的“零和思维”使大国关系长期陷入对抗状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命运休戚与共,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和结盟对抗,才能推动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实践代替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日益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在大国关系甚至在中国的整个外交格局中,中美关系都处于关键地位。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美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矛盾,但两国在推进联合国改革、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防范和应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预防自然灾害、防控流行性疾病等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重大的共同责任。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必须以新的理念缩小和正确处理分歧,寻找和扩大两国利益汇合点。

2006年胡锦涛在就任国家主席后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 他在华盛顿发表的题为《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讲话中鲜明地提出,“我们应该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定发展。”发展互利共赢成为了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着力点。

在互利共赢视域下,胡锦涛访美期间多次强调: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是变窄了而是拓宽了。面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中美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发展中美关系,是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需要。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中美关系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保持了总体上的稳定与发展。2009年11月17日,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历史上首位执政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之后,两国元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七次会晤并实现互访。双方成功举行两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建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两国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中美关系沿着积极合作全面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两国领导人从几年难得一次会晤,发展到一年多次相见,经常互通电话、互致信函,沟通空前频繁、联系日益密切。

2011年1月18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他自2003年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第六次踏上美利坚的土地。1月20日,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演讲。指出,两国应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推进中美伙伴合作,努力构建互利双赢的中美经济合作新格局。这次访问,中美两国发表了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第三份联合声明,明确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框架,有效提升了中美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互利共赢仍然是主要的指导方针。2009年胡锦涛访俄期间发表了《共创中俄关系美好未来》的演讲,强调“我们要坚持互利双赢,夯实中俄关系经济基础。我们要保持并继续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的积极态势,探索合作新途径新方式,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深化两国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向前发展。

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我们强调的依然是共赢、互惠。2003年,胡锦涛在会见来华出席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的欧盟领导人时就指出“愿意按照平等协商、互利双赢的精神推动双方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欧之间的合作、互利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对欧洲的援助更是充分体现了互利共赢思维方式的魅力。

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日之间有着历史恩怨和现实纠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拓展、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08年,胡锦涛访日期间,同福田首相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就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确定了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框架。双方一致同意,要共同努力,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推动亚洲振兴,应对全球挑战,共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互利共赢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而把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为发展同各大国关系的着力点,巩固和发展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推动构筑总体稳定、相对均衡、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也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指导方针。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十六大以来 和平发展道路的新进展 责任编辑:zjk19869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2/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十八大时间”,我们该做些什么?

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三江广告宣传qq:396628718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热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http://www.3j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920号 
电话/Tel:(0887-8229818 传真:0887-8229818  |  QQ:1677979020   
三江资讯打造三江区域权威资讯网络门户     
asp大马 asp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