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1月12日电(记者 文松辉)“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很好的重要载体,但翻译是个‘拦路虎’。”十八大代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11月11日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记者集体采访,就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问题回答了本网记者提问。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
王国强说,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特别注意到,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医药是一个很好的重要载体。
王国强提到,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医药在世界上的传播速度很快,现在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着中国的中医药,当然主要还是针灸和推拿,也有一些中医诊所为世界民众提供服务,而且很受欢迎。颇为重要的是,很多国家的民众正是通过中医药服务来感受着中华文化:为什么有中医药?中医药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头上的病针灸脚就能治?中医药怎么治病?
王国强认为,中医的服务和疗效,是国外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途径。但因为中医讲究“经络相通”、“天地人和”、“阴阳平衡”等理论,要国外民众完全接受还有一个漫长过程,只能慢慢的为国外了解。
针灸“申遗”启示: 中医走向世界必须受到广泛认同
“在国内继承、弘扬好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为中国民众的健康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在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申遗工作。”王国强谈到,申遗的目的,是为了要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去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使它能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王国强介绍,去年中国成功地将“中医针灸”申请进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世界上反响很好。通过中医针灸“申遗”,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要让世界了解中医,一定要找到世界能接受、能理解的中医项目。未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地把有优势的、而且在国际上也能广泛认同、接受的一些项目逐渐地去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细致渐进地进行。
中医药文化向世界传播 翻译是个“拦路虎”
“将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我们也感到有些困惑和棘手。”王国强坦言,一方面,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很多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太深奥,翻译是个“拦路虎”;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而且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也有很多差异,国外民众理解是难题。此外,现在海外的中医药工作者大多不太精通当地国的语言。
王国强提到,中医的理论很多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比如说儒教的“仁、义、礼、智、信”,道教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平衡”,佛教的“和谐”、“和合”,在中医中都有体现,外国民众很难去理解“天人合一”、“不通则痛”、“顺四时、调情志”这些中华文化韵味的内容,要把这些内容介绍给国外民众还比较困难。另外,象《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巨著,里面就有很多哲学思想和中华文化,还有医疗的科学知识,要把这样的医学巨著翻译到让外国人看得懂、看得明白,确实是不容易。
王国强最后指出,国家现在也在积极地呼吁、培养既懂中医、又有很好地语言能力的中医专家向世界介绍中医药文化。另外,希望海外的中医大夫过好语言关,因为中医很讲究“望、闻、问、切”,语言沟通很重要,如果中医大夫与患者的语言交流良好,就能更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