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华静言
给父母足够的零花钱,听父母说他们过去的故事,教会父母上网……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日前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如何对父母行“孝”一时成为网路热议话题。有人支持赞赏,觉得准则最少提醒了大家将“孝”落实到行为;也有网友,尤其是与父母不同城的网友,希望在假期保障等方面能有更多的政策“扶持”。
新版“24孝”与时俱进
新鲜出炉的“24孝”行动标准共24条,包含“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经常为父母拍照”、“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为父母建立‘关爱卡’”、“定期带父母做体检”等。
不难发现,新标准中不少内容都与如今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最典型的就是教父母学会上网,不让父母与社会“脱节”。据《新京报》报道,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不断发展,“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很多网友表示支持,称可以提醒自己要多关心父母,从小事做起。不少网友还第一时间用新标准对照自己的行为,看看做到了几项。
网友叹背井离乡行孝难
在新浪微博上网友的留言和有关投票中,记者看到很少有人能全部做到24条标准,“践行率”最好的是“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和“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无论在不在同一城市,多数人都坚持节假日尽可能回家和保持电话联系的好习惯。
有些标准则被指过于空泛。例如“关爱卡”是什么,让不少人都“蒙查查”!而“常回家看看”对很多人来说,也只是美好的愿望。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对于很多背井离乡的打工一族来说,这句话总带着几分心酸。“与父母不在一个城市,能做的总是有限。”“探亲假几年才有一次,轮到了还不一定能休,有关规定是否也随着‘24孝’改改呢。”“政策能否帮‘孝’呢,谁来保障我们的假期,让节假日出行不再一票难求?”“太想常回家看看,可经济压力下,很多做不到。物价天天涨,工资总不见涨,回家的路费实在太高了。”
有评论称,尽孝的确不应谈金钱、谈条件,但如果在政策上能给“回家看看”更多保障,在公共配套方面给“回家看看”更好的条件,让“孝”能笑着去行。
新“24孝”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热议
孝该不该有标准
@穿6号的刘宇鑫:其实都是应做的事,出台提醒下人们也不错。支持!
@吕moumou:孝应有底线,但不该设标准。真照标准去做,只会是不伦不类形式主义的怪胎。
@云端的日子DL:听一个老人家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论行天下无孝子。”他是儿子,现在更是一位父亲,他充分理解并包容自己的女儿。不能完全反哺并不意味着就丧失了美德,这样的爱在一代代延续下去,传递给下一代。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问心无愧,但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吧。
@明镜真如:孝敬父母最关键的是与父母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让老人们感到幸福。
@俞柏鸿:“百善孝为先”是我们的千年古训,其博大的内核怎能拘泥于区区24条标准。而当务之急,是要修复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社会氛围,而不是拍拍脑瓜定几条苍白无力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