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武汉“2012楚天汽车文化节”上,几名身着比基尼的女童车模亮相,引来围观。此事被发到微博上,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吐槽车展主办方、汽车厂商、家长。有童模家长觉得委屈,认为网友“想歪了”;承办方则称,借车展办亲子挑战赛是寻找有潜力的模特苗子。(11月18日《京华时报》) 有些事最怕刨根问底,而有些事也怕出面澄清,解释的不妥当只能越描越黑。童模比基尼表演的背后,是家长为让孩子出名的急切心理,是承办方借助车展平台的商业走秀,是汽车文化节主办方乐得接纳的用以招徕人气的环节设置。三方即便没有商业关系,也存在各取所需的利益关联,而利益的源头则是在孩子们身上开发攫取。至于寻找有潜力的模特苗子,则是子虚乌有的噱头,鲜闻名模是“从娃娃抓起”的理论。
有社会学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地分析比基尼童模的种种不妥与负面影响,其实道理只有一个:孩子们应该做适合孩子年龄做的事,成人们既不能将自己追捧的行为艺术方式强加给孩子,也不可寄望于所谓社会时尚的东西由稚嫩的孩子去引领。虽说社会是一个整体,但孩子有孩子们的世界,成人有成人的世界,拉了孩子到成人世界中去挑大梁、唱主角,不只不妥,还有失道德操守。
设置“少儿不宜”规则,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会行为准则和惯例。正因如此,在多地制定的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中均有规定: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设置网吧、歌厅、电子游戏场所等少儿不宜的经营项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此亦有规定。现实生活中,禁止向青少年售烟售酒已成共识,甚至有的省份立法规定,“禁止向未满18周岁者出售彩票”。种种规定,都体现出成人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自担,也表明社会设置“少儿不宜”规则的重要性。
因此,当汽车文化节上演儿童比基尼表演,注定会招致吐槽和拍砖。因为其超越了成人应该秉持的道德底线和对未成年人责任担当的自我规制,带着世俗之气越界到了儿童的世界。这就如同同样穿比基尼,在海滨浴场是一种公认的浪漫休闲,在繁华闹市的街头就会被认为是“裸奔”一样。可惜的是,这一次被哄骗着去“裸奔”的是孩子,种种利益驱动下,孩子们的权益与成人们的操守,一并投降和丢弃了。
宽泛一些看,社会环境之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实在不能说是完善。譬如带有挑逗意味的广告随处可见,格斗、凶杀、残暴等血腥画面充斥影视剧。一定程度上,办“少儿不宜”的活动和项目是另一种虐童,只不过虐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就此,当然应该呼吁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等相关法规,从法制环境上为儿童健康成长构筑空间。但是,修法显然远水不解近渴,当务之急是成人社会需要重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