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离工作地点近些,7月底曹女士和丈夫租了昆明青年路节孝巷16号2单元6楼的一套房子。租了房后因为工作忙,他们一直没有彻底打扫收拾一下。8月8日,曹女士和父母打扫房间时,突然发现窗外屋檐下一个直径40多厘米的蜂窝,蜂窝出口正有大量胡蜂飞出来,“嗡嗡”一片好吓人。第一次见这么多胡蜂,曹女士和父母都惊呆了。
这么大的蜂窝怎么办?曹女士一筹莫展发微博求助,记者专门帮她联系了消防员来帮忙。8月8日晚8点10分左右,宝善街消防中队来到了曹女士家摘除蜂窝。记者刚踏上5楼的楼梯,就听到“嗡嗡”声,一些“咆躁”的胡蜂(俗称马蜂)一头怒气,围着灯光飞快地打着转,消防员急忙退后,避免已经被惊扰的蜂群蜇伤。经过一阵“灭害灵”的喷射,楼梯上已经躺着不少被击落的马蜂,最后的“挣扎”中,还不停地亮出尾部毒刺。
几分钟后,身穿防蜇服的消防员攀上窗台,用一个大口袋从底部套住硕大的蜂窝,把它连根摘下。消防员掂了掂蜂窝的分量,有两三公斤重呢。虽然蜂窝被连根摘下,可屋顶还是留下了部分蜂窝的残骸,消防员嘱咐曹女士一家,随后一定要用铲子将蜂窝残骸彻底清除干净,避免漏网逃走的马蜂回家,重筑它们的“城堡”。
消防眼中的胡蜂
“建筑师”
胡蜂生活习性各异,它们非常聪明,能根据自身对通风、光照、透气需要的不同,选择在树梢上、屋檐下修筑自己的“城堡”,它们在选择栖息地时,还要考虑会不会被水淹,能不能保温等。蜂窝的“选址”必然是干燥、阳光充足、能避雨的地方,蜂巢的结构也非常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也多种多样。有的像篮球、有的形状酷似“灯笼”、“花瓶”、“人形”、“飞碟”、“大田螺”、“楼阁”等。
一个大型蜂巢内部可能是6至11层的“摩天大楼”,每个房间都是正六面体、结构坚固,每个房间都能抚育一只胡蜂,它们每天都忙着筑巢、觅食、养育后代。
别担心
根据特勤队员的经验,摘除蜂巢应及早处理,最好在刚建巢很小的时候,或是晚上蜂群回巢了以后。冬春季的蜂巢一般都是空巢,摘除的意义也不大。另外,胡蜂是很多害虫的天敌,对远离人们活动场所的胡蜂,人们没有必要担心。对付有危险的蜂巢,请消防员帮忙,用杀虫剂和套袋的方式摘除干净,一旦留有残骸,蜂后尚存,漏网的马蜂还会回到原地修复蜂巢。
有软肋
摘了那么多蜂巢,特勤队员们已经非常熟悉胡蜂的习性,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和大多数昆虫一样胡蜂也喜欢光亮,春夏季蜂群活动频繁。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湿度在60~70%时最适宜活动,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有提醒
特勤队员提醒,在日常和野外活动时,市民也要谨遵五个原则:
一是远离,不要主动攻击胡蜂,万一遭遇蜂群攻击,要马上就地蹲下,用衣服护住头部(胡蜂喜攻击人的头部)。
二是上山或去野外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三是一些化妆品中的成分,与胡蜂信息素成分近似,也会莫名招来蜂群的“攻击”。所以,野外活动时不搽香水,不使用含有芳香味的洗发精或除汗剂,也不要搽防体臭的香水。
四是尽量穿长袖长裤衣服,戴帽子上山,以保护身体。
五是在游泳池和海滨沙滩,要注意湿润的浴巾中有无胡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