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短号码,缘何成为百姓“百事通”?
保山“6995”,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请看—— 小号码释放巨能量
昌宁县澜沧江东岸,吴付正的家“挂”在陡峭的山坡上,单门独户。
初夏,站在门口俯瞰山脚的江水,这个年轻汉子说起去年的雨夜惊恐,不觉轻轻地打了一个冷噤。“多亏了‘6995’,它救了我全家!”
6995,取自谐音“来救救我”,这是一个救急的通讯短号码。
而在200里之外的冬早蔬菜基地柯街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德寿掏出手机,摁下四个键6995,响起一连串的“嘟”“嘟”声:“各小组长注意,我是李德寿,现在吹大风,等大风过后,各小组迅速用‘6995’通知居民,赶快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一组收到!”“二组收到!”“六组收到!”……10多个应答声瞬间响起。
“6995是个百事通。”李德寿自豪地说。
走遍保山城乡,访问大村小户,记者体验到,救急只是这个号码最初的“分内事”,“城乡百事通”才是它的代名词。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探索中,为了真正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保山市推出了“6995”手机短号码,搭建起一个平安信息平台,构建了一张“农户互帮、生产互助、警民互动”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这个发轫于昌宁县新厂村的短号,一开始运行就受到了党委、政府、群众、移动运营商各方叫好;运行半年就被全面复制,在全市铺开。
6995
手机变成“对讲机”
3月18日下午5点左右,昌宁县翁堵乡阳旺田村党总支书记徐文清接到电话:村后的山林有浓烟!
电话是打安小组村民打来的。打安组与阳旺田组隔河相对,对方的情形一目了然,但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
徐文清打电话给正在烟田里的阳旺田村民小组长李从旺,让他立即赶去查看。同时,徐文清叫上身边人员,骑上摩托车赶上去。他们用了20分钟赶到起火地点老牛田洼,已经有三四十个村民在扑火,火势已基本得到控制,隔离带也基本成型。
“6995好啊!”李从旺感慨道,“我用了不到两分钟就通知了所有人家。”他说,要是没有这个号码,一个一个打电话,一个电话1分钟,召集30个人少不了半个小时,林子旁的3户人家和上千亩森林就危险了。
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昌宁县委政法委针对全县97%国土面积是山区、80%以上人口居住在山区,山宽人稀、道路崎岖,加上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激增、救援困难、缺少安全感等现实,决定寻找一个易于群众接受、便于社会管理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