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德钦县羊拉乡地处云南省西北边陲,北与西藏相接,东与四川隔江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羊拉乡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教育科技滞后,宗教影响深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苏鲁村民小组隶属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茂顶村有25户、145人,其中劳动力6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81亩,2009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0830公斤,人均237公斤;经济总收入为412525元,人均纯收入2555元。村民小组党支部成立于2009年3月,之前为羊拉乡茂顶村党支部苏鲁村民小组党小组,现党支部共有13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3名,妇女党员1名。
【做法】
一、抓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上
做文章,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壮大党员队伍
2009年3月前支部有10名党员,其中正式党员8人,预备党员2人。正式党员中年龄层次在30-40岁间的2人,其余6人均为50岁以上,鉴于党员队伍有所老化的实际,村民小组党支部为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加强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2009年3月把两名预备党员转为了正式党员,优化了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同时该支部按照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原则,去年9月把村民中特别优秀的3名农村青年作为了预备党员考察对象,其中1名为女性,于今年7月份吸收为了预备党员,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而且性别结构也得到了转变。
羊拉乡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苏鲁党支部有部分党员每年5、6月份要到高山牧场放牧,当年秋季才返回村内,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支部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生产生活规律开展支部活动,在支部党员集中的当年秋季至来年春季,每月定期召开支委会议,同时不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书记授课,进行党课教育,把党的政策方针深入传达到支部党员中。
二、共谋发展,积极为百姓寻求致富路
苏鲁村民小组党支部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是基础设施与龙头产业建设齐头并进。长期以来,由于受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该村民小组一直面临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等问题。为改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的制约,自羊拉乡通乡公路通车后,村民小组于1998年开始酝酿通组路建设,但是村民内部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党支部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召开会议,统一了支部内建设通组路的意见,达成了每户出2名劳动力统一修路的一致意见。在党支部的努力下,克服没有经费补助、没有爆破器材和工程机械等困难,农闲季节集中劳力,经过2年的艰辛努力,完成了1600米的通组公路。2006年,党支部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将通组路继续贯通全村组。但此段路的修建要影响到村民承包地10余亩、七八十株核桃、黄果等经济作物和部分村民的房屋;通过党支部的积极协调和在该村民小组扶贫挂钩单位州移民局及德钦县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帮扶下,又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历时1年多,于2007年底完成了长2.5公里,宽7米的苏鲁村民小组通组路建设。
苏鲁村民小组原要靠1977年建成的一座18千瓦小型电站供电,到2006年,使用近30年的电站设备已经严重老化,功率远远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经过党支部的不懈努力,2006年,在县电力部门支持下,党支部组织村民自行架设电杆,从金沙江对岸四川德荣引电到村内,完全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
2008年开始,在州移民局牵头下,苏鲁村民小组开始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推广初期,部分村民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的前景心存疑虑,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邀请农业部门专家为村民悉心讲解,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发动村民集资5万元建起了户均4个,全村共占地13.75亩的蔬菜大棚,种植20余种蔬菜产品。2009年上半年,仅种植蔬菜一项,该村民小组农户户均收入就达3000-6000元。
二是多办实事凝聚人心促和谐。2003年,为了能使适龄儿童就地上学,苏鲁村民小组党支部四处奔波,经取得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后,号召支委成员带头捐款,共筹集资金5万余元,通过村民投工投劳修建了一座新的村小。党支部数年如一日,常年帮扶村里的孤寡老人、老党员和贫困户等,为他们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老党员余文清的女儿和大孙子相继病逝,余文清虽说是退休干部但每月工资只有600余元,党支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及时组织党员和群众捐资出力,并组织村民把公路修到了老人家门口;村民格层家母亲、大儿子都是残疾人,两个小儿子还在读书,家中劳动力只有他本人和媳妇,党支部都按月送去低保金、慰问米,并派党员定期供应蔬菜。通过常年为党员、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党支部的威信一天比一天提高,凝聚力一天比一天增强,村民家庭和邻里有什么纠纷,都首先找支部评理,也信服村民小组党支部的调解。村民们也因为有了村民小组党支部这个主心骨,呈现出了安居乐业、安定和谐、一心求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驾齐驱。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苏鲁村民小组党支部本着公正、公开的民主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坚持村务公开制度,村内的财务和大小事情及时向群众公开;二是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民小组集体重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都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一起研究决定,真正实现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使百姓气顺心平,减少了决策失误,实现了农村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羊拉乡属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民族宗教工作和反分裂、反渗透工作力度关系到全乡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苏鲁村民小组有4名僧侣在该村喇嘛寺出家,该村党支部长期坚持对僧侣进行“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国民”教育,教育他们要爱国爱教,维护民族团结,在宣传工作中联系实际,举身边实例,深入浅出宣传维护稳定的重要性,使僧侣们充分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爱国爱教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另外,该党支部结合全县开展的“千名干部送法进村促和谐”等活动,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和方法向农民宣传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宣传力度和法律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自觉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正当反映合理诉求的正常渠道,加强对群众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用国家法律法规和人生来应俱有的良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每年利用秋季农闲和传统节日,该村党支部还组织全村联谊活动,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夜间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利用开展活动的机会向村民进行党和国家的富民惠农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创评工作,也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定。
【效果】
一是党支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近几年开展自身建设,由原来的党小组发展成为了党支部,发展壮大了党员队伍,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开展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增强。
二是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大提高。通过为群众积极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提高了在农民群众中的公信度,更加坚定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是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来源: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