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民正在为伤者做手术
这里曾收治了330余名地震伤员;这里有900余名医护人员放弃假期投入抢救工作;这里还有涌入病房的无数爱心……
这是一期特殊的《病房故事会》,我们第一次将病房范围扩大到昆明以外的地方——盈江县震区,在收治重伤员的梁河县人民医院报道。
医院没有防X光辐射的铅衣
每做一台手术,医护人员都得跑进跑出手术室
梁河县医院外科大楼4楼手术室,截至13日中午,已完成35台次各种手术。这里降生了4名地震宝宝,大部分骨科手术在这里进行……
13日上午10点,一台左脚第二趾骨骨折的手术正在进行,昆医附二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郭立民正在为伤员做固定手术。X光片上,伤员的第二趾骨完全错开,手术需要将一根克氏固定针把断裂成两段的趾骨固定起来,手术就算完成。这个简单的手术需要在放射定位的大C臂的定位下完成。然而,医院没有铅衣,每次放射定位时,为防辐射,手术室必须清场。等定位完毕,各个手术人员再跑回来。
“还是第一次这样跑来跑去……”郭立民一边跑一边喃喃地说。为减少放射定位次数,凭借手感和经验,克氏骨针被一点一点地插进骨头,完全裂开的骨头被针“串”在一起。这样固定一个月后,等一周左右,断裂的部位就开始生长。3个多月后,钢钉被取出,伤员就能渐渐恢复行走。
大C臂的开关在手术室门外,等所有人都跑出去后,开关被按下,郭立民和麻醉师、护士们再次进入手术室,分析大C臂锁定的骨针照片。手术继续进行。5公斤重的铅衣像盔甲,但如果穿上它,专家们就省了很多麻烦。但这里的手术室没有,所有骨科手术都需要这样跑进跑出地进行。
地震后,骨科伤员最多,不管是凌晨还是清晨,在手术室总能看到专家们汗流浃背奔跑的样子。像这样的手术,郭立民已记不清做了多少台,从10日晚上到达医院后,奔跑着的专家们就这样为一个个伤员解除着骨折带来的痛苦。
“要少受点放射线照射,只能这样。”郭立民用简单的一句话回答了为何要奔跑。来支援梁河县医院的芒市农垦医院的手术护士丁云莲说,跑来跑去还减肥呢。其实,在吃盒饭和长时间的工作中,丁云莲瘦了,也有了黑眼圈。可所有在梁河县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将这一切抛之脑后,快乐地奔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