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7日《机动船能否驶进泸沽湖?》和11月11日《机动船进泸沽湖 需满足三个条件》连续报道后,此事还在发酵,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说出了他们的看法—
本报记者 钟美兰
10月底,网曝盐源县投入机动游船,引起质疑一片,对此事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怎么看,11月11日记者再次进行了采访。
环保部门:
泸沽湖景区管理局违法了
目前盐源县泸沽湖所投入的机动游船,停留在泸沽湖的王妃岛上。“现正处于试船阶段。”盐源县旅游局局长彭启寿11月10日约见媒体座谈会时这样表示。
盐源县环保局副局长何志安表示,按照他的理解,这四艘机动游船就像出厂的汽车一样,已获得国家颁发的环保标志,可以不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即可进入泸沽湖。“他们这样做,完全是违法了。”凉山州环保局污控科副科长陈忠说,机动游船即便是环保型的,放在泸沽湖这样的景区,又事关百姓利益,无论是试船还是正式运行,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事前需要做环评,而环评的前置条件是必须做社会稳定影响调查。
“如果社会稳定影响调查过不了,环评就过不了。”陈忠说,而明显的是,事前当地环保部门对此事不知晓,机动游船“未批先引入”,应对业主做出相应处罚。
专家学者:
盐源的理由没有说服力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一直关注机动游船入湖的报道,他说:“我真的不太能理解盐源县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有什么理由增投机动游船?”杨福泉说,从中国旅游的品位和环境来说,像泸沽湖猪槽船这种旅游设施和当地民风、湖光山色和神秘的摩梭文化融为一体,已经不多了。猪槽船不仅是一种运载工具,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旅游资源,村民可凭此挣钱,同时为游客讲述摩梭文化和历史,游客甚至可以划船自己感觉,这样的文化体验,不是机动游船可以替代的。“增加机动船,难道就是为了增加门票和旅游收入?不要以为增加了旅游收入,就是好的。”杨福泉说,也许机动游船在盈利方面会超过猪槽船,把机动船放进湖里,整个文化景观就已经被破坏了,不要把高品位和现代化的旅游与机械的、效益高的工具联系在一起,云南国家公园普达措就有深刻教训,在上世纪90年代使用机动游船,可是游客不接受,很快就被取缔了。
杨福泉说,盐源县不仅要遵守川滇两省的有关条约,还要遵守大香格里拉川滇藏三省区合作开发旅游的精神,尽量和大多数百姓对话,和游客对话,听取专家学者意见,权衡各方利弊。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正文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旅游发展要以当地村民诉求为主,以惠泽当地居民为主,以有利于当地文化生态、社会和谐为主及可持续性发展为主。“旅游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产生经济效益,也可能造成文化污染,失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自然会失去魅力。”杨正文说,猪槽船当然不是摩梭文化的全部,但是当地居民适应湖面生活创造出来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过去他们用之谋生,为什么现在不可以依然用自己熟悉的文化谋生,既可以让文化延续,又能产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