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上,有一条微博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知道为什么今年纪念抗战要搞得这么隆重吗?因为可能下一个十周年就没有抗战老兵了。”
这句话既说出了人们的敬意,又说出了人们的担忧。默默祝愿,下一个十周年我们还能看见健在的抗战老兵。也不敢想象,如果失去了抗战老兵这样一个荣耀和沉默的群体,抗战的历史将要如何记录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当这些老兵在90多岁的高龄,含泪接受人民的致敬,或者在阅兵看台上向他们的战友敬礼的时候,他们承载的民族史才会那么鲜活。
老兵,是一个无比荣耀的称呼。之所以老,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苦难辉煌。那个岁月离他们很近,但是离我们已经太远了。他们用8年,甚至14年的时间,完成了他们人生中最壮丽的篇章,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倒在了当年的战场上,也有很多人,逝去在后来的岁月中。他们的老,换来了民族正年轻。
他们是兵,是当年义无反顾放下青春,离开课桌,告别娘亲,慷慨赴死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城市或者乡村,他们甚至连入伍的方式都不同。他们没有我们的浪漫青春,甚至不知道少年心事为何物。但是因为他们所放弃的青春,后来人才能够享受那些浪漫青春。他们的青少年,是血火、是搏杀,是残酷的青春。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坚强意志,才影响了他们的子孙。
如果没有抗战胜利日,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得普普通通,简简单单。他们说,活着就已经比他们的战友幸运。他们的一生,其实一直在等待。不是在等待同胞的一次次褒奖,而是在等待民族的一次次苏醒。今天,无论是在天安门广场彰显他们的身份,还是用纪念章表达我们的敬意,或者让他们老有所养有所补偿,其实这些都远远不足以感谢他们为这个民族所付出的血泪。他们是我们永远都不应该被忘记的群体。
老兵老了,但是老兵不死。因为在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老兵所代表的民族记忆不会死去。老兵老了,但是老兵不会被忘记,因为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总会不断地照耀今天和明天。在十年之后的这一天,我猜想哪怕只有一辆车,一位老人,独自驶过天安门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十三亿人依然会为他们起立注目。这于他们,无怨,于我们,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