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9年经济危机的洗礼,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不但没有像硬件、数码等行业那样出现销售衰退,反而因为其性价比高超的特点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甚至被行业认为是迎来了“第二次春天”。不过,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究竟是一派繁荣还是矛盾积聚仍然是一个争执不下的话题。电子商务企业要想实现化茧成蝶,仍然需要跨过三道门槛。
首先,就是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难题。随着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一批新兴电子商务企业的异军突起,用户数量和销售额双双刷新了行业新高,而随着到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成立之初,无论是8848、卓越、当当还是淘宝、京东、凡客等,均以扩展用户数量,增加销售额为主要任务,经过了数年的成长之后,卓越、当当等老一代的电子商务已经确立了行业地位,工作重心也转为追求利润率和控制成本等方面,但是随着而来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电子商务行业的利润率过低,使得业内企业多年难以真正盈利。这一点无论是走过十周年的卓越、当当还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京东、凡客等都不能避免。
卓越、当当等老牌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人士曾表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就是做品牌和拓展业务范围,不再为单纯的盈利而去拼凑财务报表,“如果我们想要哪一个季度的盈利,很容易就实现了”该人士这样坦言道,但即便经过了十多年的布局,这些企业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实现全面盈利的突破口。
凡客诚品公司一位高层也对计世网表示,如今电子商务企业普遍都没有盈利,尽管凡客诚品的日出货量非常大,营业额也增长很快,但是从全公司业务来看,仍然没有实现盈利。
而与之相比,曾经风光无限的京东商城,更是因为其超低的利润率而饱受非议,由于出货量的不断加大,京东严把质量关的风格也在悄悄转变,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与日俱增,大量无法解决的遗留问题都被媒体频繁曝光。由此看来,未来5-10年内,不管表面上如何风光,中国电子商务企业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仍然是盈利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大批有鲜明特点的公司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消失,消费者也失去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其次,是电子商务各种模式之痛。俗话说“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不管B2C、B2B还是C2C,只要是能够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来做生意并且取得盈利都是可以生存的。但目前的现实是,除了B2B方面阿里巴巴证明了是一条高利润的道路之外,其他两种模式,都很难让电子商务企业获得较高利润,就算有很大的用户交易数量,仍然在巨额成本面前不堪重负。
在卓越、当当诞生数年之后,京东商城、凡客诚品这类垂直B2C网站开始独辟蹊径,杀出了一条血路。随着他们的异常火爆,电子商务领域也产生了垂直和综合哪种模式未来更有前景,以及B2C和C2C谁更代表方向等讨论。实际上这些话题本身并不值得讨论,卓越等第一代B2C公司当初都是只做图书、音像等少数专业业务的公司,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B2C门户类公司,开始成为百货商场,而如今的京东、凡客等切入了个别专业领域,也并非永远不涉足其他领域,不管什么样的形式,最终都是市场需求为导向,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如今,门户类的B2C公司正在努力做的更加专业化,而垂直领域的B2C们却在伺机向综合门户方向发展,两者之间正在相互交融,各自渗透。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模式,是任何一个电子商务企业都必须清醒认识的,否则盲目效仿其他成功者,很容易丧失自己的优势领域,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相反在某一领域做精、做强、做大,不要盲目扩张,正成为目前的业界共识。
最后,是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危机。以往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消费者的诚信问题,这类现象在淘宝等C2C公司表现的更为明显,一直以来广为诟病的是C2C业务双方的不诚信,导致了很多对电子商务业务陌生的用户一直拒绝这种交易方式,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但实际上,除了个人消费者之间的问题。电子商务企业给人们的印象也参差不齐。比如近期接连发生的卓越网“订单价格错误”的乌龙事件,京东商城的“1元秒杀愚弄消费者”等,在事件前后的解决手段大多不能为消费者接受,甚至被外界怀疑为是作秀炒作事件,希望依靠这些手段吸引人气,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在这些事件之前,网购产品的质量如何一直就被部分人士怀疑,现实生活中能够保证质量的产品,到了网上购物时有些确实碰到以次充好的现象,尽管B2C公司们纷纷拍着胸脯澄清自己责任,但个中原因不难为外界所猜测。
正是因为以上多方面的不信任,中国电子商务形成了很怪异的一些现象,比如消费者们已经形成默契,有些产品如图书、数码、音像制品等大可放心在网上购买,而诸如食品、衣服、家电等等敏感或者价值较高的产品,却往往不敢在网上购买。而在支付环节,能够现场交易的也都尽量回避在线支付……要解决这诸多离不开电子商务但却又不信任电子商务的怪现象,需要监管部门、法律行业、银行及支付行业、电子商务公司及消费者多方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