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采访之前,我对着一个“姚明大事记”的图片呆了很久。我在想,是哪件事对姚明的人生影响最大?是18岁入选国家队吗?是22岁成为NBA(微博)状元吗?是24岁成为奥运会上最高的旗手吗?是29岁收购上海队吗?直到在五棵松篮球公园见到姚明本人,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就纷纷拿出手机、单反、摄像机对准他,传说中的小巨人发福了,传说中的姚老板很有风度,这时有个约6、7岁的小男孩,在喧嚣的人群中走向他问了他什么,姚明弯下身去扶着膝盖,很认真地回答小男孩的问题,那个场景让我突然有了答案:这是一个做了爸爸的男人才会有的温情。姚明30岁做了爸爸,而很可能从那以后,一切都不同了。
我们这次采访的契机,是因为筹备已久的NBA姚明学校终于开幕。不难看出,姚明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中国篮球的进步。开幕式上姚明特别为孩子们点出了这个学校的价值观:团队协作、尊重、坚持不懈、积极的态度、守时与效率。不知道坐在台下的一脸懵懂的大小孩子们能理解多少,但这几条价值观的理念听上去却跟国际学校的很多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菁Kids:NBA姚明学校开办的目的是什么?
姚明:目的并不是培养专业篮球运动员,而是希望大家在这里学校爱上篮球,能够全面的发展,并且享受这个运动。虽然我们有13亿人口,但是我们的篮球注册人员只有一、两千人。这还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始终认为,体育是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是作为一个“完人”教育的很重要一点,和艺术以及人的素质教育是很相像的。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和教育不能完全分离,所以我感觉有这方面很大的空间去挖掘。
菁Kids:NBA姚明篮球学校教学的理念是什么?
姚明:如果我们这个学校如果将来出现了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我会为他们而感到骄傲,但这所学校可能更像一所life school(生活学校)。我们更想教给来姚明篮球学校的孩子互相沟通的能力,交朋友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赛场上拼搏奋斗的能力,如何承担和领导的能力。这些听上去就像我们在大学里所能学到的东西一样,我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有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将来在高等教育中能够获益。
菁Kids:您在姚明篮球学校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姚明: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会在里面参与教练的挑选、教程的制定、推广和运营的工作,最后还有参与一些对孩子们进行这些训练之后的评估。但是具体工作还得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负责。
菁Kids:开幕式上您一直提到希望孩子们多交朋友,出于什么考虑?
姚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同学这个圈子里头,我小时候打篮球,可能就比一般孩子多了一个篮球圈子。其实人的一生一直走下去就充满了无数的机遇,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碰上什么样的人。当你碰到陌生人的时候,懂得去用一种最绅士最简单的方式沟通就很重要。由于孩子们现在用这种……特别多对吧?(姚明做了一个手指滑手机屏幕的动作),沟通能力就会比较欠缺一点。但是只有人面对面的沟通是最真诚的,而且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眼神,甚至是一些脸部肌肉的运动来体悟出来的,体育运动就是如此。因为你没有办法用你的iPad或者你的iPhone去替代体育运动,所以我相信我们这个平台(篮球学校)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通过篮球这样一个游戏使大家聚到一起,重新去拾起那些我们小时候的游戏中学到的那种沟通技巧。
菁Kids:您觉得做了爸爸以后,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姚明:你是指父女之间吗?是耐心。因为这是第一次长时间的和一个如此年幼的孩子一直呆在一起。我们都曾经是孩子,而我们一路成长,慢慢地长大以后,由于我们自己越来越成熟,接触的人也越来越成熟,说话的节奏也越来越简练,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所以简练了之后就会丧失一定的耐心。而回过头去跟孩子接触呢,就是重新培养这样一种耐心,因为很多道理又要重头开始讲,而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回想起过去父母是怎么教导你的,然后你同样的话再去教给今天的孩子。
菁Kids:能聊聊您在家里的角色吗?陪女儿的时间多吗?
姚明:我陪女儿的时间还是没有我太太多。她现在对任何玩具都有兴趣,包括球类。我感觉她还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不过我说的好动不等同于她就一定有体育特长啊。(笑)她今年3岁多,在家是说普通话和上海话为主,上了幼儿园以后她也会经常说英语,最近会自己一个人用英语跟玩偶们对话,挺好玩。
菁Kids:关于女儿的教育问题,您在美国也生活过,也看过中美教育的不同,您有何心得?
姚明:首先在教育方面我希望能保持她的好奇心(curiosity)。因为好奇会促使人不停地去探索,去学习。然后就是要让她学会一种正确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有这两样东西我相信她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从体育方面来说,我坚信体育运动是促进大家的进步的,我最近和一名体育大学的教授讨论过,他告诉我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他说人类的进步,大脑的思考的进步都是通过运动来带动的。他们是研究理论的,人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为了狩猎,他就必须去跑,他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等到了他会使用工具,他就会用木棒或者石头,那他的思维方式又会是另外一种样子,慢慢地一步一步,我们就进化到了今天这个样子,所以你可以看到,狩猎也好,种植也好,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运动,现在篮球或者其他体育运动被独立出来了,叫做体育锻炼,实际上是促进了人的思维的锻炼。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很新的理论,因为我们以前比较重视文化学习,所以连我听到这个说法以后都觉得很新奇。这个理论已经有很多年了。
菁Kids:对,以前人们的老说法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姚明:别忘了,是懒人发明了电梯和洗衣机。
菁Kids:听说您17岁的时候去美国参加过篮球夏令营?
姚明:17岁的时候去的是法国,18岁是美国。那个时候我英文不好,沟通也很吃力,虽然有翻译,但是发现人与人之间天生有一种沟通的欲望,那时侯意识到沟通特别重要,尤其是在一个全新的国度。
菁Kids:那时候觉得有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吗?
姚明:感觉冲击不是很大,因为那个时候年龄小,没有太大这方面的感觉。而且我必须说,生活在上海的话,稍微有这么一种优势,能见到外国人的机会很多,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而且我18岁的时候已经是2000年了,那时候我们的社会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开放了。
菁Kids:您以后会让女儿上中国的公立学校还是上国际学校?
姚明:我相信都会有一些交集。我希望她打一个比较深厚的中文文化和语言的底子,然后再去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菁Kids:假如有一天,您女儿自己决定也做一名篮球运动员,你会支持她吗?
姚明:现在孩子还太小,不过我觉得她需要参加体育运动,这是性格教育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团队运动能教会你如何去交流,怎么成为领袖,教给你团队协作,还能让你拥有健康的体魄。当你输掉的时候也需要直面挫折。但如果她决定走这条路的话,我会支持她。
采访小记:
都说姚明是“三高选手”:长得高、智商高、情商高。见到姚明本人,聊过几句后,才发现这不是媒体杜撰的神话。尤其是情商高方面,他不时露出的招牌“姚氏大笑”,和在言谈中处处透露出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都印证了那句话:智商决定成绩,情商却能决定成功。
姚明谈了他当爸爸后学会的第一课是耐心;谈到被很多次问过的,对女儿“女承父业”复杂的情绪;他当然也对“电子儿童”有担忧;他还强调了“体育和教育不能单纯分开”“运动就是促进大脑发育最好的方法之一”。他对这个时代有一种敏锐的把握,对记者的问题也回答得滴水不漏,能够绕开某种陷阱,甚至还能站在陷阱边上跟大家开玩笑。如果姚明是个老师,我相信他一定不会差劲,因为他一再强调孩子们要学会“交朋友”、“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相信姚明从他的切身经历中早就洞察了高EQ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而这往往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盲区。作为一名时代“酷爹”,姚明身上已经有了诸多光环,而女儿的到来,显然是这些光环中最真实,最美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