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寸金银加工店”是香格里拉县尼旺路口一家不起眼的小手工店,一边是装修简单的铺面,而敲敲打打的手工艺制作就在另一边展开。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寸文伟已经在香格里拉度过18个年头。
1995年,寸文伟跟随父亲第一次来到香格里拉,作为银制品手工艺世家,他的父亲和爷爷一辈在鹤庆县都靠制作银制品为生,才20多岁的寸文伟那时已经拥有很高的银制品制作技术,是家乡一带有名的能工巧匠。
当时,寸文伟的父亲接了香格里拉一个大户人家的银制宗教用品活路,那时的寸文伟第一次接触藏文化,一个月的精心制作,让寸文伟深深地被银制品中包含的藏文化所吸引,他的心无时不被香格里拉的文化气息所打动,他认为,香格里拉不但是心灵瞻仰的殿堂,也是学习手艺的课堂。当时,他有了一个想法,留在香格里拉。
1997年,“老寸金银加工店”在香格里拉开业。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格里拉,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精心创作,虚心向老艺人求教,慢慢地,他的客户多了,而他制作的银制品也开始得到本地人的青睐,这些给了他极大的创业动力和成就感。
渐渐地,寸文伟的业务也扩展开来,徒弟也越收越多,他开始向州民贸公司和一些特产店供应产品。2005年,他还在独克宗古城新开了“扎西银坊”。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当地的新老顾客找到老寸,订购民族传统服饰的装饰品和首饰,花个四五万元定制一套首饰的不在少数,每年也总会有那么几对新婚夫妇,花上十多万元,制作一套精美的民族饰品和首饰。他们的青睐,是对老寸金银首饰加工手艺的信任,更是对这些手工艺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的认可。
“老寸金银加工店”是香格里拉县尼旺路口一家不起眼的小手工店,一边是装修简单的铺面,而敲敲打打的手工艺制作就在另一边展开。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寸文伟已经在香格里拉度过18个年头。
1995年,寸文伟跟随父亲第一次来到香格里拉,作为银制品手工艺世家,他的父亲和爷爷一辈在鹤庆县都靠制作银制品为生,才20多岁的寸文伟那时已经拥有很高的银制品制作技术,是家乡一带有名的能工巧匠。
当时,寸文伟的父亲接了香格里拉一个大户人家的银制宗教用品活路,那时的寸文伟第一次接触藏文化,一个月的精心制作,让寸文伟深深地被银制品中包含的藏文化所吸引,他的心无时不被香格里拉的文化气息所打动,他认为,香格里拉不但是心灵瞻仰的殿堂,也是学习手艺的课堂。当时,他有了一个想法,留在香格里拉。
1997年,“老寸金银加工店”在香格里拉开业。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格里拉,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精心创作,虚心向老艺人求教,慢慢地,他的客户多了,而他制作的银制品也开始得到本地人的青睐,这些给了他极大的创业动力和成就感。
渐渐地,寸文伟的业务也扩展开来,徒弟也越收越多,他开始向州民贸公司和一些特产店供应产品。2005年,他还在独克宗古城新开了“扎西银坊”。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当地的新老顾客找到老寸,订购民族传统服饰的装饰品和首饰,花个四五万元定制一套首饰的不在少数,每年也总会有那么几对新婚夫妇,花上十多万元,制作一套精美的民族饰品和首饰。他们的青睐,是对老寸金银首饰加工手艺的信任,更是对这些手工艺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的认可。
“老寸金银加工店”是香格里拉县尼旺路口一家不起眼的小手工店,一边是装修简单的铺面,而敲敲打打的手工艺制作就在另一边展开。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寸文伟已经在香格里拉度过18个年头。
1995年,寸文伟跟随父亲第一次来到香格里拉,作为银制品手工艺世家,他的父亲和爷爷一辈在鹤庆县都靠制作银制品为生,才20多岁的寸文伟那时已经拥有很高的银制品制作技术,是家乡一带有名的能工巧匠。
当时,寸文伟的父亲接了香格里拉一个大户人家的银制宗教用品活路,那时的寸文伟第一次接触藏文化,一个月的精心制作,让寸文伟深深地被银制品中包含的藏文化所吸引,他的心无时不被香格里拉的文化气息所打动,他认为,香格里拉不但是心灵瞻仰的殿堂,也是学习手艺的课堂。当时,他有了一个想法,留在香格里拉。
1997年,“老寸金银加工店”在香格里拉开业。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格里拉,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精心创作,虚心向老艺人求教,慢慢地,他的客户多了,而他制作的银制品也开始得到本地人的青睐,这些给了他极大的创业动力和成就感。
渐渐地,寸文伟的业务也扩展开来,徒弟也越收越多,他开始向州民贸公司和一些特产店供应产品。2005年,他还在独克宗古城新开了“扎西银坊”。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当地的新老顾客找到老寸,订购民族传统服饰的装饰品和首饰,花个四五万元定制一套首饰的不在少数,每年也总会有那么几对新婚夫妇,花上十多万元,制作一套精美的民族饰品和首饰。他们的青睐,是对老寸金银首饰加工手艺的信任,更是对这些手工艺品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的认可。
最新图片 |
图片主题 |
热门图片 |
推荐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