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三江人物】英雄本色!追忆香格里拉市“2·14”森林火灾中牺牲的梁学仁
2016-03-11 10:51:01 来源: 作者: 【 】 浏览:0次 评论:0

“为人民的利益和党的利益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就是比泰山还重。做到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死了,人民群众都会对你心怀崇高的敬意和哀思。”

——2014年7月23日,梁学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学心得笔记中这样写道。

一个人告别世界,可以细鸿落雪般悄然而去,也可以开山裂石般惊天动地。

2月16日,是香格里拉市“2.14”森林火灾中不幸殉职的上江乡兽医站医生梁学仁出殡的日子,上千名干部群众闻讯赶来,为一个年仅43岁的共产党员送行。

一位老共产党员深深鞠了一躬说:“梁医生年纪比我小,但形象比我高大!他是个好人、是个好党员、是个党的好干部。”

一个43岁的金沙江沿岸牲畜“保护神”,为何能让迪庆各民族群众为之牵肠挂肚呢?

2月14日,大年初七,迪庆雪域藏乡40万各族儿女还沉浸在新春佳节和火猴藏历新年的欢乐祥和气氛中。15时许,香格里拉市上江乡良美村因村民烧田埂积肥时,不慎引发山林火灾,正在兽医站值班的梁学仁在组织群众参与扑火中不幸牺牲。

“梁医生在森林火灾中因公殉职了!”

“梁一刀走了!”

“阿七三离开我们了!”

……

一条条噩耗在金沙江两岸传遍。梁学仁危机关头冲锋在前,大火中彰显共产党员本色的事迹也开始在迪庆雪域高原传颂。

作为一名党员,在生与死的危机时刻,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用12年的党龄诠释了共产党人严与实的精神。

“火烧山啦!大家快点去打火……”

2月14日15时20分,一阵慌乱的叫喊声打破了香格里拉市上江乡良美村新春佳节的欢乐与祥和。乡政府春节值班人员梁学仁,从良美村第四村民小组农户唐桂英家查看处理完母猪死亡保险理赔等事宜后,刚回到家吃完中午饭不久,就发现良美村发生森林火灾。他立马拨通乡党委政府办公室的值班电话告知:“良美村四队后山发现火情”后,便迅速沿途召唤左邻右舍村民,积极组织群众上山扑火。

但是,由于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天干物燥,再加之风大火猛,且风向不定,火苗四处乱窜,导致多名扑火人员被困火海。在生与死抉择的最后关头,梁学仁把机会留给了别人,自己却葬身于火海。

梁学仁的弟弟梁学义还清楚地记得:“当天下午,我回家时,在门口遇到了哥哥,他骑着摩托车说要去打火,叫我也赶紧去。没想到这一次家门口的匆匆相遇,竟成了兄弟俩的最后一面。”

在火场一线两次见到梁学仁的良美村第四村民小组组长王廷中说:“扑火过程中,我们的梁医生表现得最为积极,他不仅指挥群众设立防火带,还把群众手中的砍柴刀抢过去,割草砍树冲在最前面。”据王廷中回忆,在一个个明火头被扑灭后,梁学仁发现还有不少妇女和小孩也参与扑火,他随即“命令”他们撤出火场,又带上几个年轻人,上山进行余火处理。

当天下午4点43分,梁学义等村民绕过一个明火头,并做了防范处理后,便与哥哥通电话。当时,梁学仁几乎忙不得跟他说话,他只能叮嘱哥哥“一定要注意安全”就挂断了。梁学义噙着泪说:“没想到这次通电话之后,就再也听不到哥哥的声音了。”

17时许,在参与火灾扑救的200多名人员的努力下,山上的几处明火头基本被阻断,梁学仁等人正在山腰的夹沟处埋压火点、清理火场,也未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记者从当天扑火群众所拍的手机视频看到,当时,山下忽然刮起大风,导致没有完全被扑灭的余火复燃,风助火势,火乘风威迅猛蔓延,一瞬间从山脚席卷至山头。熊熊烈火和群众的叫唤声交织在一起,他们都希望还在山上的群众能听到呼喊声尽快撤离。

在火灾发生后的第四天,记者随同与梁学仁一起参与扑火的谢文耀、吴桂松等群众一起回到火灾现场,只见林地间寸草不生,地表层已被烧焦,许多小碗粗的树木也被焚毁,只剩下焦黑的树桩。

“不是梁学仁,我们可能都被烧死了!”在大火中头发和脸颊被烤焦的吴桂松惊魂未定地说,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扑火上,谁也没想到,从山下上来的一股大火,会把他们围困在火海之中。随着一阵阵浓烟而至,谁也看不清方向。正当大家陷入惊愕的千钧一发之际,“干不赢了,赶紧跑!赶紧跑!”梁学仁撕心裂肺的几声叫唤,唤醒了一群扑火群众,大伙才回过神来,纷纷从火海中向被烧过的火迹地跑去。

“如果梁哥不喊跑,大家只要再耽搁一、两秒钟,所有人都得完蛋!”从火海中逃脱并受了轻伤的谢文耀说,那天的第一感觉就是死定了!我们算是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而梁学仁叫我们跑的时候,他还回去看给还有其他人在火场里,就那么一、两秒钟的时间,他就出不来了。

“当时被困火海的10多名群众全部出来了,就差梁医生!”在现场与梁学仁一同参与扑火的村民杨才说:“虽然有人受伤,但都是梁医生组织有方,才使我们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作为一名人民公仆,他扎根基层20余年,用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梁哥,一路走好。”

“梁医生是个大好人,现在他走了,我们要来送他最后一程。”

2月16日,梁家白纱低垂,哀乐低回中,哽咽声、哭泣声和金沙江水的呜咽声,令人肝肠寸断。从梁学仁家的门口到村头,长长的送别队伍走得很缓很慢,声声叹息不时传来。上千人的送行队伍中,有梁学仁生前的同事和亲朋好友,更多的却是听闻噩耗后自发赶来的各族群众。

送别队伍从村中走过,几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坐在路旁翘首远望,共同回忆梁学仁的生平往昔。“秒秒钟的时间,这个藏族小伙就悄然失去了!一想起他的音容笑貌,眼泪水就止不住流出来了,心里难过极了。”家住良美村第三村民小组80岁高龄的杨湘老人与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始终接受不了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好孩子就这样走了。

“阿七三(梁学仁乳名)是个好人,他在我们老百姓中间口碑相当好,不管家里发生什么大事小事,还是猪鸡牲口有病,只要谁喊他,都是随叫随到。”作为邻居的和宪文老人更是难掩悲伤,暗自落泪。

良美村第四村民小组村民唐桂英说:“过年前,我家母猪病了,给梁医生打电话,他就上门来帮医治。除夕夜和初一那两天,他都来帮忙开药打针,一直到初六晚上母猪病死。我初七早上给他打电话,几分钟后,他就来处理母猪死亡保险等事宜。随后,他又帮我家挖坑填埋,消毒处理,一直忙到中午。我请他吃中午饭,可他却忙不得吃就走了。”

记者跟随梁学义整理他哥哥的遗物时,却发现他当日到唐桂英家现场进行农险查看的指示牌和畜禽死亡(诊断)证明。这份还为来得及上交的畜禽死亡(诊断)证明材料,不仅是梁学仁工作的证明,而且更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的佐证。

谈起同事、老前辈、老大哥梁学仁的悄然离去,上江乡兽医站的兰艳菊泪流满面。她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周末,她接到村民电话,告知家中母猪死亡,需要她前去收集保险理赔等相关材料。但由于她没有交通工具,便打电话给早已回家的梁学仁,梁学仁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便到乡政府与她一同赶往村民家中。我们照完相以后,母猪需要填埋做无害化处理,梁哥就帮助村民一起挖坑,全部清理完后才回家。眼看天快黑了,在回乡政府的途中,梁学仁又接到了几个电话,都是村民家中猪、牛生病了要他去看看,梁学仁都一一答应,没有推辞。

本想回单位休息的兰艳菊看到梁学仁实在太累,就劝他多准备一张电话卡,周末的时候就可以好好休息了。可令她没想到的是,梁学仁却严肃地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就应该第一时间去帮助解决,你这种想法要不得。”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梁学仁工作20余年来一贯坚守的工作准则。只要群众有需要,无论时间再晚,家中事再忙,他接到电话后,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尽心竭力帮助解决。

2009年,上江乡良美村突发口蹄疫和蓝耳病疫情,梁学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疫情防控及处置工作,他的妻子和松琼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半个月。虽然工作就在村里,但15天连回家打个照面的时间都没有,原因是他正忙着一家一户的做宣传疫情防控工作。

格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秀山回忆:在2014年“7·10”泥石流灾害发生以后,格兰村受灾群众的好多大小牲口均被冲走和填埋。灾害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村里和乡上都还在忙于抗灾救灾,谁也没去想疫情的问题,可梁学仁就早早带着他们单位的人,跑来灾区搞疫情疫病的防控工作。在这里撒石灰粉、打消毒水,忙碌了三、四天,从来不叫苦、不喊累。”

“唉!梁医生实在太可惜了!”让福库村村委会副主任谭福光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8月24日,福库村发生了疑似口蹄疫。“当时,由于不知道疫情,大家都很害怕,还说会传染人。但梁医生从查看现场开始就在一线,从没有退缩。后来为防控疫情,要对福库村21户农户的猪和牛进行扑杀,梁学仁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说服群众进行扑杀,最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良美村第一书记李仕挺说:“梁医生去年来良美村工作时,第一次认识他是在精准扶贫工作入户调查的时候,他既是我们这个工作队的队员,又是村里的兽医。我最佩服他对全村670多户农户的猪鸡牛马等牲畜都了如指掌。白天他同我们一起入户摸底调查,晚上我们工作都结束了,可他还要到农户家去帮猪牛等牲畜看病诊治,随时都忙到晚上一、两点钟才休息。”

作为一名兽医,“梁一刀”的称号是群众叫响的。因为他脚踏实地,全身心融入这片热土,并无私奉献出了最美的年华。

“一辆摩托车,一个药箱,半卷的裤脚,挂着汗珠的额头,匆忙的奔波在金沙江沿岸出诊的路上。”“猪圈牛棚就是他的办公室,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每一次出诊,每一件事情,他都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是同事和群众对梁学仁最深刻的印象。

1995年,从学校毕业的梁学仁被分配到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兽医站工作。该镇的几名老干部提起他都感慨万分:“他刚参加工作时,表现不是很突出。但他有一股子韧劲,肯苦、肯学,一两年后就成了我们们镇畜牧兽医界的业务骨干。”“当时,上江乡想把他调过去,但金江镇不愿意他走,直到最后,他因家庭及个人原因才调到上江。”

2004年,业务精湛的梁学仁作为上江乡引进的一名农牧科技人才,正式调回了上江乡兽医站。“‘梁一刀’就是大家给他起的一个外号,意思就是夸他技术好。”木高村原味养殖合作社社长杨兆坤与梁学仁相知多年,对“梁一刀”外号的由来他十分清楚。

原来在群众家里养猪,一窝猪仔除了家里需要留作猪种的一两头外,其它的小猪仔都会被阉割掉。行医多年的梁学仁,有着一手令人称赞的劁猪本领,几乎一分钟能阉割一头小猪仔,不仅速度快而且很少出现伤口感染,对猪仔的伤害很小,在村里他最多的一天阉割了300多头小猪仔。从此“梁一刀”的美名在乡亲们口中流传开来,直至事发,很多乡亲还只知道他叫“梁医生”或是“梁一刀”。

从刚出校门的懵懂青年,再到大家齐竖大拇指的“梁一刀”,20余年来,梁学仁不时自嘲:“我的办公室就是百姓家的猪圈、牛棚、羊窝;我的工作就是要听懂猪哼、牛叫、马嘶,才能对症下药。”一次次出诊、一次次医治,在付出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百姓的肯定和赞许。

去年2月底的一天傍晚,仕旺村村民和文中家的牛突发疾病,肚子涨得巨大,他赶紧拨打了乡兽医站和万春站长的电话,当和站长到现场查看后,发现情况十分严重,他便叫梁学仁来帮忙。和文中清楚地记得:“10多分钟后,‘梁一刀’骑着摩托赶到了现场,一看牛后便问我有没有喂尿素?”这一问才提醒了站在一旁的老父亲,原来老人家误将尿素倒在猪食桶里,和文中又不知情,才导致家里的牛因误食尿素导致肠胃发胀。

和文中说“当时看着牛已经不行了,没想到梁医生赶紧从药箱里取出手术工具,对牛进行穿肠胃刺手术,排出来的气体和引流出来的粪便恶臭无比,但梁医生整整排流了2个多小时,最后才将奄奄一息的牛挽救了回来。”和文中还说:“半年后这条牛卖了9600元,直到知道梁医生出事,我都还没来得及向他说声谢谢。”

坐落在金沙江畔的上江乡,一直以来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乡镇,生产发展主要依靠种养殖业。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该乡群众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土鸡等养殖。仅良美村就有大型、规模养殖户3家,全村去年秋防大牲畜统计显示有2万多头只。梁学仁深知做好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一年到头走村窜户为畜禽进行诊治。

每到春秋两季畜禽疾病重点防疫季节,梁学仁便挨家挨户进行认真排查,确保防疫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头,每户的猪马牛羊都要“头头注射,各个免疫。”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了解到哪家有畜禽非正常死亡,梁学仁都会到场仔细查看,仔细确认是否由传染病导致死亡。“这几年,村里养殖业快速发展壮大,完全是依靠我们的梁医生,有他在群众养什么牲畜都心里有底。”良美村村主任赵天胜谈起梁学仁的离去,还不时慨叹:“太可惜了,是我们良美村的一大损失啊!”

去年国庆节这天,梁学仁得知格兰村小羊场自然村出现牛群死亡的消息后,放假在家的他立即叫上兽医站的值班同事赵志平赶往事发地。赵志平说:“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刚到现场,梁哥没有休息就开始检查,直至确认牛群因食物中毒死亡,他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梁学仁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对牛场上所有的牛群进行了观察,直到次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离开。

3日下午,在从小羊场自然村赶回乡里的途中,梁学仁又接到木高村拉直古村民小组村民家中牛群死亡的信息。他与赵志平又踏上了前去拉直古出诊的路。在拉直古村民小组,他通过检查诊断出死牛感染了一种名为“气肿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后,随即向畜牧局申请了疫苗。赵志平说:“当时为了预防传染,我们劝老百姓把牛关在家中,但有的老百姓把牛放在外面赶不回家,我们就满山遍野地到处找牛打针,直到所有牛都注射了疫苗,我们才回家。”梁学仁3天的国庆假期虽然结束了,但却为当地群众挽回了2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梁学仁深知要想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就需要有更多的畜牧人才。为此,他十分注重对兽医新生力量的培养。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一批批年轻的畜牧人才脱颖而出,并加入到为群众服务的队伍中。

如今,上江乡每个村都有几个梁学仁亲自“传帮带”出来的优秀防疫员,切实为广大群众养殖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和医技保障。

他是个好党员、好干部、好兽医,但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梁学仁在金沙江沿岸为群众的猪鸡牲口行医20余年,早成为了一方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但他的生活却一直过得清苦,工资卡上或家里的折子上没有留下一分钱,相反还在农村信用社欠下了5万元的贷款。妻子和松琼说:“这是家里准备修缮3间老旧土坯房而贷的款。”

记者在良美村采访时,村里的群众都说:“梁医生在平常出诊过程中,除去药物成本,从不多收一分钱。对生活困难的农户,他直接免费给予治疗。”几年前,为贴补家用和方便群众购买饲料,梁学仁的妻子贷款在村里开了一家饲料店。虽然前来购买饲料的村民很多,但经营多年却始终入不敷出。

店里生意不错,钱哪里去了?店里20多本厚厚的记账簿给出了答案。记账簿上一页页都是村民赊欠饲料、药物、针水等款项的凭证,记者看到3、4年前村民赊欠的账还有不少。梁学义说:“上面都是别人写的欠条,人家来还一个,我哥哥就撕掉一张,从来没有主动给老百姓催过一次账。”养殖户冯荣华早已习惯了与梁学仁先赊后结的交易方式,他说:“遇到买饲料没钱了,我们就赊着,有钱了我们再拿给他,他也从来不追问。因此,大家都喜欢到他家的饲料店里赊账。”

梁学义得知没钱进货的哥嫂准备向他人借钱周转,就给哥哥支招:“你去催催,把别人欠你们的钱要回来,不就有钱了?”可令弟弟没想到的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哥哥一口回绝了:“大家来跟我赊饲料,是信任我,相信我才来赊欠。他们暂时没有来还,说明他们有困难。人家有困难,我们去催账,这不是落井下石吗?我们也是苦日子过过来的,现在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到哪一步,就不要去为难人家。”

梁学仁就这样从来不为难别人,却常常把自己为难住了。有一年村里发生蓝耳病和口蹄疫,他因为职责所在先帮全村群众打完疫苗,最后才忙得赢回家给自己的猪打疫苗。至今还“抱怨”他的妻子哭泣着说:“等到全村疫苗都打完了,最后才轮到自家,家里当时40多头猪全部死了,损失4万多元,最后杀的年猪都是我去买的。”

村民李应全不时会向梁学义炫耀:“你哥哥对你还没有对我好!”

原来,梁学仁看到邻居困难户李应全79岁的老母亲生病无钱治疗,便主动把老人家接到医院医治,不仅全部承担了医药费用,还给老人家买了鸡蛋等营养品。为了帮扶李应全尽早成家立业,2013年年底,他还给李应全1500元钱去找媳妇,最终钱花完了,媳妇也没找到。但梁学仁并没有抱怨他,相反看到他母子俩过年没有肉吃,又从家里赶了一头200多斤的肥猪送给他家。

2014年开春,梁学仁又送给了李应全家一头受孕的母猪饲养,还免费送了几袋饲料。李应全说:“我们非亲非故,他对我这样好,村里群众都知道,不仅给我钱、给我猪、给我饲料,还天天从思想上教育我、鼓励我、引导我,以后去哪里找这样的好人啊!”

“他一向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则很苛刻。”梁学义回忆起哥哥不时掉下眼泪,大脑充满懊悔:“明知道哥哥对自己苛刻,为什么我没有更好的对他呢?作为弟弟,亏欠哥哥的太多了!”

梁学义至今还记得,他开车送哥哥去大理参加同学聚会时,才从哥哥的同学口中得知,哥哥在读书时,为了尽可能的减轻家庭负担,周末或放假都在勤工俭学,挣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读了3年中专,他才买过两套新衣服,哥哥的故事在同学中都成为了美谈。

“今年过年回家时,我特地买了一条好烟送给哥哥。但事情发生后才发现,仅打开了两盒。嫂子告诉我,他都舍不得抽,仅仅传给别人时才抽。”梁学义说:“本来今年过年,难得全家团聚,打算照一张全家福,但哥哥刚吃完年饭,就到村民家给猪打针去了。等他天黑回来,照相的事情自然也就泡汤了。”

在家人的印象里,梁学仁一直很忙,忙得没时间照顾家人,家中的事情几乎全靠妻子和松琼一个人忙碌。“跟别人比起来,我就感觉不足,人家夫妻同甘共苦,我都是一个人苦,一个人忙。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都要我自己承担。”在梁学义眼中,哥哥是一个算不上称职的儿子、称职的丈夫、称职的父亲。老母亲生病打针他在外面出诊,全家老小的“天”就由嫂子一个人顶起,年幼的孩子和他每年也见不了几次面……

“家里上有70多岁的老母亲和残障的小叔子要抚养,还要养育刚满4岁的侄女。” 妻子和松琼说:“如今10多年过去了,17岁的侄女在读高中,虽然他走了,但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把侄女供到毕业,我相信这也是老梁的想法。”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从事着最平凡的兽医工作。他始终有着对人民群众最低调、最朴素、最持久的奉献,用他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感动和滋润了无数老百姓的心窝。”上江乡党委书记杨迎华说,梁学仁同志虽然走了,但是全乡干部群众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以他为标杆,努力推动全乡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记者手记:

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青山肃穆,江河哭泣。梁学仁走了,没来得及向家人道一声别,也没来得及再看一眼他为之洒满热血的金沙江沿岸。

他无怨无悔地走了,任凭亲属、同事、各民族群众眼泪肆溢。在大家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个尽职尽责、随喊随到的好兽医;一直是个把群众疾苦放在心头的暖心人;一直是个舍小家顾大家的好干部。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梁学仁短暂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专注做好一件件平凡甚至是琐碎的“小事”;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在生与死的最后关头,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群众,自己却不幸葬身火海,用宝贵的生命在金沙江畔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在心得笔记中所言:“为人民的利益和党的利益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就是比泰山还重。做到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死了,人民群众都会对你心怀崇高的敬意和哀思。”

一日长于百年,一瞬凝结永恒。如今,梁学仁虽然走了,但他这根正能量的标杆,却擦亮了多少迪庆雪域高原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惜哉!英雄已逝,山河同悲!

壮哉!浩气长存,重于泰山!

梁学仁,一路走好,迪庆藏乡各民族群众不会忘记你!!

来源:云南网(云南日报记者:尤祥能 通讯员:石显尧 郜鹏程 余成铭)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1098094298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圆梦香格里拉

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三江广告宣传qq:396628718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热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http://www.3j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4744号
电话/Tel:(0887-8268883 传真:0887-8268883  |  QQ:396628718
三江资讯打造三江区域权威资讯网络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