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四年成奇书   中华第一人 ——王珍奇和他的《3500常用字诗文合集》


煮字成诗味珍奇,未许头白周兴嗣;奇人奇想幻奇书,千文新作称奇迹。   ——  骆锦芳

      王珍奇一头扎进3500个常用字,似乎就有点为难了。要将这些音、形、义各异的字,无一重复,码成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诗文,不仅是一个艰巨的脑力活,还是一个庞大的体力活。摆在他面前的,好似乎就是3500块形状不同、质材各异的材料,每一样材料只能用一次。建筑不仅得成形,得美观,得实用,得合情合理,得引人思考,最好还能恰到好处地奏乐舞蹈。

      这是近5年以前迪庆香格里拉最寒冷的季节,大雪封冻了街道和原野,也封冻了王珍奇独克宗古城里的家。茫茫大雪之中万物萧条,只有家里的炉火,像他逐渐坚定的想法一样旺盛。一直在汉语言文学中游刃有余的王珍奇当时并没有料到,这个启发于传统蒙学《千字文》的想法,将耗费他4年的业余时间。而《3500常用字诗文合集》的出版,将使他成为国内第一个将3500个汉字全使用、不重复地创作成七言古诗的人,也是第一个将3500常用字创作成七言古诗和四言韵文合集的人。


煮字成诗


   要建成如此独特的文字建筑,细斟慢酌在所难免,可谓煮字。王珍奇是个清心寡欲的文化人,酷爱古文诗词,崇尚传统文化,几十年与灯红酒绿、麻将、电视绝缘,常常自诩是当今社会的边缘人。除了教书种花种菜以及随性的写作,每天50页书籍是他的固定阅读量。神来之笔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包括奇思妙想以及妙想奇思的实践。话说妙想落地扎根,王珍奇就用15分钟时间创作出了第一首七言古诗《天籁》:“虎豹趾爪梅花韵,燕雀曾经竹叶生。吴犀望月葱岭魅,玉兔捣药玻璃声”。但不过多久,这首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天籁的诗就面临着换掉“虎”字,替掉“魅”字。为什么?常用字中并无“魅”字,而且每一个字都是独一无二的建材,不能重复使用,不论有多美妙,如果从整体看来在其他的部位更加合适,只有强行拆下,替上意思相近的字。四年之间,王珍奇尝够了撤、替字的辛苦,他将所有的备用字都密密麻麻地贴在墙上,用完一个圈一个,不时又恢复一个。有时候一首诗一换就是三四处,除了教书,他常常在家里小窗下的书桌上枯坐半天,一个一个换,一个一个替,静坐之处,时光如水而逝。

      一字一用,还要成诗,尽量避免拼凑、堆砌、牵强是一项必修课。这就要求码字的人不能仅仅注重文字建筑是否能够建成,还要遵循“情、理”“二字,使每一首诗的“起承转合”形成一个自然的有机体,表达出一个画面、场景、事实、心情,说简单一点,就是得美观形象。我们打开王珍奇的集子随便拿两首看看:“秋归茅舍咏蟋蟀,诗就蜻蜓水满溪。炎夏酷热休瓮户,半打汽啤板桥西。”住茅舍,看蟋蟀,写飞满蜻蜓的溪水,天气热了就不要宅在家里,最好溜到户外溪边喝啤酒。这生活似乎没有苟且,只有诗歌和眼前的田野。什么人这么安然淡泊?诗人,他写的就是诗人。 “翻著鞋袜歪戴帽,掐虱捻蚤笑尔曹。任凭碎袍吹败絮,江湖孤旅木鱼敲。”穿着破烂,不拘小节,浪迹江湖,一心念佛,字里行间,济公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再看看其中颇具本地特色的诗句,《酥油茶》:“陶罐文烧烤焙茶,匙舀酥油融盐巴。回复提抽沥摇具,糖敷嫩酪酸奶渣。”用尼西黑陶罐煨茶,在茶桶里放上酥油盐巴搅打好,就放了糖的奶渣,何其美味!酥油茶就是这么打制成的,这可是迪庆藏族人的绝对美食。《小米辣》:“踢蹬蹲跺嚷够呛,咳嗽搓咽液盈眶。猛砸椅凳揪帘幔,既罢扳缸腌拌酱”。迪庆本地的小米辣是嗜辣者的上选,好吃到什么程度?辣得你上蹿下跳直嚷嚷,又是咳嗽又是流泪,更有甚者是砸了椅凳,之后愈发不能自拔,下次吃饭依旧打开罐子捻出腌制的小米辣。这些诗句读来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了解了制作方式以及妙在何处,也为本土做了形象恰当的宣传。

      而面对3500字中的消极词汇,王珍奇巧妙地将它们集中在了《恶心》一诗歌中:“蛆蛔‘吭哟’蠕粪坑,刨尸厕腐化为蝇。脓疮癣癞饶滋味,吮痰吸痢瞳瞪睁”。大意如题,写的是蛆虫,本相却是隐喻了生活在低级趣味中的人,有鞭挞丑恶、针砭时弊之妙。


烹文为药

     所作是诗,有了艺术性,还得有内涵。通俗点说就有点像前段时间火得莫名其妙的句子:主要看气质。这将决定一个作品是否只是一只好看的花瓶,还是一只经得起推敲的好看花瓶,再苛刻一点,花瓶里最好还盛放着精心熬制的汤药,让读者脉承先贤,治疗现代社会的浮躁并引发人们追寻丢失的灵魂。这也是王珍奇搭建这个文字建筑的终极追求。

      首先,集子中的词语基本上都有出处,蕴含着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天问》中的“凿窍”出自《庄子·应帝王》,意思是无明之物假借“上帝”之手凿混沌、开宇宙。《橘橙》中的“卢”出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可理解为黑色。《七星瓢虫》中的“河洛”出自《易·系辞上》,以调侃七星瓢虫同是“天授神物”……其中不乏苏武、诸葛亮、老子、孔子等古代先贤形象,还有“尾生之约”、“房夫人吃醋”、“曹植七步成诗”等典故穿插其中。行文立足本土,展望世界,有对弱者的同情,有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有诗歌、舞蹈的起源,有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

    咱们从集子里找几首读,《馒头》:“诸葛擒纵收孟获,南蛮臣服依豫刘。厉革俗弊推仁政:别拿人头做馒头”!这里面就有“馒头”为什么叫“馒头”故事:诸葛武侯南征孟获,土著献策,出兵前以人头祀神,孔明不忍,面裹猪牛羊肉(三牲)做成人形状以代人头,相当于“包子”即“肉馒头”。除弊正俗,推行仁政,才会有人民拥护。《纽扣》:“纽扣找号贵匀称,秩序规整教演兵。钉铆尤需司隶职,错枚磕绊溃全军”。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就像纽扣,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最重要,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农作苦》:“犁耙待机垒埂竣,浸泡侵旬再耕耘。秧禾栽插抢节令,除害防瘟灌溉勤”。水稻怎么栽插?先修整田埂以防渗漏,然后放水,若时间允许先浸泡十来天,再犁、再耙,最后插秧或抛秧,末了还要防止鸟雀侵害或稻瘟病等。王珍奇出身农村,深谙农人的不易和播种的步骤。大米吃着香,种出来可不容易,请爱惜粮食!

    就这样,王珍奇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和自己的思想内涵贯穿其中,按他的话说,是希望“读者诸君能从中引发一点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感受一点祖国传统文化的精义和魅力,增进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地球人对人类文明的自豪感、对我们这个星球的珍惜,对动植物、对人类的友善。”

    近3年的时间里,王珍奇终于以七言古诗的方式,在混乱中建立一种秩序,将彼此漠不关心的3500字生动起来,让它们彼此和睦相处、相得益彰。七言古诗部分从天地篇开篇,经过瓜果树木篇、虫鱼鸟兽篇、历史篇、国家社会篇、行业篇、日常生活篇、众生篇、不良习性篇,到文艺篇结束,以10个篇章125个主题用完3500字,不重不漏。


四言韵文


     到这个时候,王珍奇计划中的书其实才完成了一半,在云师大同窗骆锦芳(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云南师大美学硕士点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第一导师,云南省国学研究会理事,云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云南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会长)等的鼓励下,他改变以一篇文章做下部的想法,准备采用《千字文》的形式创作四言韵文以替代之。传说南朝大臣、史学家周兴嗣在千年之前写《千字文》只用了一夜天,一夜白头,《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其中有一个重复的字“洁”。王珍奇用了半年时间涵盖3500字,共计219组,为了章句齐整,不得不重了“刮、昵、怔、涣”四个字。

     我们不妨掐一小段看看王珍奇的部分韵文:“鹿茸珊肢,蜈蚣足巧。骆驼肿背,蜻蜓蜂腰。”鹿茸就像生长的珊瑚,蜈蚣可以轻松驾驭几十条腿,确实巧妙,驼峰确实像肿背,蜻蜓妖娆,有细腰啊!形象而且妙趣横生。“劳生有限,宇宙无穷。亿兆光年,谁辟鸿蒙?银汉娇小,太阳灯笼。恒河沙数,辰宿航空。辅车偎依,寥廓从容。浩荡乾坤,靡非鸡虫。”人的一生,无论寿命、体力智力等都非常有限,天大的烦恼与利害得失,在浩瀚的宇宙中不过是一粒细微的尘沙,身处宇宙中,放宽你的胸怀吧!“昆仑伊犁,渤海蓬莱。桅杆旗飘,万里域疆。浙冀鲁豫,陕甘辽湘。闽粤沈沪,川藏湖广。幅员远阔,咱们国家。吃喝用度,全都仗它。振新崭屹,你我他她。挖肉补疮,子孙咒骂。”万里河山,疆域辽阔,祖国就是衣食父母,振兴中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纵观全书,举凡宇宙人生、地球生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人类种族、祖国疆域、四大发明、祖国医学、环境保护、中国书画、文艺起源、古代文学等部类,四句一组,共计219组。其中有针砭时弊的语句,有种族平等的呼吁,有满腔的爱国主义,也有花鸟虫鱼的形与趣。

      在混乱中建立秩序,往往是越到后面越艰难,最后剩下8个字时,王珍奇花了5天时间收尾。七言古诗耗时3年多,四言韵文半年。一书四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位一体


      大功即将告成,但此时,王珍奇却突然精疲力尽,大脑似乎瞬间进入休眠状态,几个月无法下笔。“品题就像是个导读,要精炼,切中要害,又有艺术的巧妙。”终于有一天,恢复元气的他一鼓作气,花两天时间行云流水般写出书的一个部分——品题手稿。之后,他恭请诗书画界的朋友赵和义为书作图,和大海钢笔书写品题,滕晓瑞毛笔书写“四言”部分,自己打开各种参照书籍,为作品标注拼音和注释。“右图左史”“诗书画”一体,方便学习、记忆和阅读的计划随着作品的成形逐日跟进。

      一切都进行得安静而顺利,而就在注音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王珍奇却一个不留神,一个按键就把电脑上辛苦许久的战果全部消除。那可是大约7000个字的标准注音,一时的大意让王珍奇苦恼不已,砸电脑,打手,还是打手砸电脑呢?烦躁气馁之后,王珍奇还是选择伏在电脑桌前,重新开始工作。

     “创作的时候,以为注释轻松,注释起来也不容易。编辑、出版、印刷,每一道工序都不止是一道工序,都是繁琐而又实在,好在有好多古道热肠的朋友,不吝指点迷津,使得书得以付梓出版,一句话就是感谢。”王珍奇说。经过反复斟酌之后,“七言古诗”部分书体,最终选取了温婉娟秀的“启体”,而书里的插图、品题、后半部的字帖,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2015年11月,一部图文并茂、意义深刻、可读易记、充满诗情画意的认字教材,终于在云南科技出版社瓜熟蒂落。


笑谈“毛病”


      “先说说这本书的毛病,”采访王珍奇,他开口讲的就是自己那心血之作的毛病,“1、书脸纸质滑,显得轻薄,如果选择粗糙古朴的制作方式会更恰当。2、应在书脸上设计折页,作者简介出现在封二显得鲁莽。3、作者照片上打了框,有点像在什么场合。4、拼音错了一个。5、第9页8注释有误,磷非金属……最煞风景的是,字帖的帖公然错成了补贴的贴,要猫命了!”

      精益求精,是王珍奇求知著文的一贯态度,说到的一共7处瑕疵,算是王珍奇的遗憾。但自古以来哪本书没有几点小失误小遗憾呢?即便是眼前的《云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庞中华3500常用字字帖》、《现代汉语词典》等,也没能免除错漏。


       现如今,王珍奇的书躺在哪里呢?新知图书城有售,杰素丹增孤儿院和维西、香格里拉有几家中学获得赠品,当然还有慧眼识珠的家长买了回家,可当识字教材用,可欣赏古诗之韵味,还可尽情感受传统文化的精深美妙,说是3500常用字的经济和艺术一点也不为过。

    34年前,王珍奇从故乡金江乡渡江到丽江,坐三天的客车到中甸,再坐三天客车到达昆明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云南师大)读中文系,之后回到迪庆教书育人读书撰文至今,于事业可以说桃李满天下,于《3500常用字诗文合集》可以说功到自然成。“是美的,是好的,是经济的,是实用的。希望这样的心血之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世间慢慢流传。”这是很多文化界老师对此书的评价。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sjzxzxm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三江头条】杨绛先生病逝

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三江广告宣传qq:396628718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热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http://www.3j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1004744号
电话/Tel:(0887-8268883 传真:0887-8268883  |  QQ:396628718
三江资讯打造三江区域权威资讯网络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