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你们好,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向您介绍四川藏区普通藏族居民的生活。 从四川康定去稻城的长途汽车早上六点一刻发车,天还没亮就启程了。路途总体来说是非常辛苦的,虽然行程只有400多公里,汽车却要走14个小时,路况可想而知。途中几次翻越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一开始还能看到高山植物、山泉和藏民的石头房子,到了中途和后半段有时候满山都是冰雪荒漠,除了刺眼的雪就只有光秃秃的大石头。腰和腿一路不得活动,屁股也坐疼了。 在这样的路上行走,越发感叹修路者和高原居民的艰辛。高原上的居民,因为交通不便,和外界交流很少。他们的皮肤被强烈的紫外线晒成了紫色和红色,被称为高原红。他们的食物以青稞面食、牦牛肉和牛奶做成的酥油茶为主。住的是由石头垒成的楼房。房子很大,通常三层。一层用来养家畜,二层住人,三层储备粮食。为了保暖,窗子通常不大,因此室内光线不好。盖房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全村人都来帮忙。采石伐木,然后请来石匠和木匠加工。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很多家庭世代都居住在山里,从没外出过。现在架上电线以后,看电视可能是他们最主要的娱乐了。 稻城县日瓦乡的亚丁村是当地主推的风景区,景点门票不便宜,每人128元。我问我们包车的藏族司机忠拥泽仁,在拉萨,是否有很多寺庙,门票对汉族游客是上百元,而藏胞花十几元就可以进去?忠拥泽仁不以为然地说,汉族进寺庙是游览。我们藏族进去是朝拜,随身会带许多财物捐献给寺庙,有时带的是全年的收成,价值是买门票的许多倍。 亚丁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是三座雪峰: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在全民信教的藏族心目中,这三座雪山是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的含义分别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神手菩萨。藏族同胞每年都会来这里转山,围绕三座神山开展佛事活动。 在亚丁,我租了一匹马爬山。价钱不贵,两天130元。藏族人视马和狗为朋友,不吃马肉和狗肉。租马给我的藏族妇女甘宗央宗心疼她的马,宁愿她自己替我背旅行包,也执意不允许我背着旅行包上马。 路上,甘宗央宗头疼,问我有药没有。我拿出随身携带的藏药。甘宗央宗汉语普通话懂得不多,但我没想到的是她也不认识藏药外包装上的藏文。又走了没多久,到了景区第一座神山,仙乃日峰的脚下。第一天的行程就到此为止,我们住在仙乃日山下的冲古寺内。 冲古寺正在修缮,许多藏族男女参与其中。伐木,雕花;背石头,再雕成石条、石砖。他们把做这样的善事看作是一种荣幸,出工但不收取任何费用。 放下行李没多久,听说一个活佛要来这座寺庙。工地旁的一小块儿空地上马上聚满了人,藏胞和投宿在寺庙内的游客全都赶了过来。不多久,活佛来了,是个只有6、7岁模样的喇嘛,应当是个转世灵童。在场的藏族群众排着队,低着头恭敬地从活佛身前走过。放一点钱在活佛身边,活佛则用手触摸每个信众的额头。 次日,马夫来接我们,在山间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来到了另两座神山,雄伟肃穆的夏诺多吉峰和俊美挺拔的央迈勇峰近前。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地方,我遇到了一个外国人,他是我进入甘孜藏区以来的第一个外国人,出于好奇,和他聊了起来。他说: 我叫Alan Johonson,是英格兰人。我刚从稻城来这里不久,觉得香格里拉是个很神奇的地方,特别是早上看太阳从雪山边升起的时候。藏胞很热情,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但是能看出他们很幸福。 回来的路上,甘宗央宗留在了山脚下的牧场,她的女儿思南卓玛牵马陪我原路返回。卓玛十几岁的样子,但是普通话说的不比她妈妈好多少。我很奇怪,难道学校里不学普通话吗?后来聊天得知,卓玛今年13岁,但只上小学二年级,所以汉语也不是很好。她的母亲甘宗央宗今年只有30岁!妈妈只比我大5岁,但孩子都13岁了。 和她母亲不同,虽然普通话也不是很好,但卓玛很喜欢和人聊天儿。我们一路上谈了很多东西。对我们带来的数码相机和MD,卓玛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当地藏民穿传统的藏装,也穿汉装。但他们穿的汉装式样和北京相比有些陈旧。我妹妹今年14岁,当地小孩儿穿的服装,有些和我小时候穿的类似,但我妹妹在小时候就不穿这种样式的衣服了。不过卓玛家在当地应该不能算是贫困家庭。卓玛告诉我说: 我家有3匹马,一匹骡子,六头牦牛。我13岁,上小学二年级。妹妹9岁,上一年级。 两天租一匹马的费用是130,景区管理局收取13元管理费,卓玛家还可以得到117元。而且当地从事租马业务的家庭,并不是特别多,竞争不很激烈。而来这里旅游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今后云南中甸和稻城之间会有快速路开通,而且稻城也正在修建机场。 卓玛五岁时父亲去世,那个时候,她妹妹刚1岁,而她妈妈甘宗央宗也不过21岁。甘宗央宗21岁就当了寡妇,一个不识字的人在抚养两个不懂事的小孩儿的同时,还得在高原上干农活儿。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是卖虫草、松茸、雪莲和牦牛。如今也搞旅游接待。虫草卖给城里人要几万元一斤;或者论根卖,大虫草一根十几元,2、3公分的也要五元左右。有时候小孩子进山,一天就能挖到上百根虫草。公路修通以后,这些东西销路很好。 回到稻城县城,我住在藏民电珠多吉的家。电珠家还要富裕的多,他家的石头房子很漂亮,加上内部装修值30几万。电珠家只有六口人,余下的房间被一个来自上海,叫鲍文琦的年轻人承包下来,作为家庭旅馆搞接待。鲍文琦的到来,也把一些观念带给了当地的藏民。电珠家的村里,不但没有冲水马桶,连最简单的厕所也没有。遇到内急,都是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为了搞旅游,在他的倡议下,电珠和女婿正在家门口不远处修厕所,分男女,还能冲水。以后不但游客,当地居民都可以使用。 电珠家在离县城不远的农村,离温泉不远,电珠家借此开了温泉浴池,很多游客都来这里洗天然温泉。我在的两天,每天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来洗温泉,有当地人也有游客。每人十元,每天就有超过一百元的收入。水全部来自山上,不用花钱。鲍文琦对我说,当地藏民用电也是免费的。而真正的旅游季节是在7、8月份,那时候的游客数量会成倍增长。 电珠家的沙发旁边有个黄铜做的大转经筒,黄澄澄的。女主人闲下来就坐在沙发上转经。我同事还看上了电珠家一个装糌粑的器皿,但一问价格,竟然一千多元一个,是一种我们没听说过的好木料做的。高原上气压底,做饭不容易熟,电珠家做饭都用电饭锅。晚上的时候,还用DVD机看《天龙八部》。我问主人,里面的汉语是否都能听懂,电珠说:“不能都看懂,但我们藏民喜欢看打的激烈一点的片子”。 电珠家共六口人:电珠夫妇、大女儿、女婿、小女儿和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女主人对我说,过去因为贫穷,她和丈夫电珠及大女儿都没上过学。现在大女儿结婚在家,小女儿还在上学。女婿洛宗也是牧民,没有固定的工作。女主人说: 以前家里全部靠种庄稼,旅游季节来了就租池子(给游客洗温泉浴)。不然的话土地不好,6亩土地就只能收600多斤青稞。现在每年有5到7万元的收入,主要就是靠温泉。 在电珠家住第二天的时候,我发现电珠家经常清理浴池的那个小姑娘还在做家务活儿。于是问她: ——你今天不用去上学吗? ——妹妹上学,我不上了? ——什么,你是姐姐?那,内个小孩儿是你的? ——对。 ——那你今年多大了? ——20岁。 20岁,多年轻的妈妈!当地人对我说,过去藏族女子到了16岁左右就会结婚,这些年晚一点,18、19岁也差不多结婚了。 女婿洛宗今年22岁,是个厚道人,说话不多。碰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问题时就憨厚的笑笑。藏族婚俗和汉人不同。通常是不论性别,长女或长子陪父母居住。其他的子女婚后都要搬出去住。如果老大是个女孩儿,就招上门女婿。另外藏族全民信奉佛教,有条件的家里都设有佛堂。家里通常都会派一个男丁去寺庙当喇嘛。洛宗的哥哥就是一个从印度修行归来的活佛。 电珠的女儿阿珍20岁当妈妈,那电珠结婚生阿珍时也不应当超过20岁。如此推算电珠今年应该是40岁出头儿的年龄。在四十岁的时候就抱上孙子!另外还有自己的大房子,稳定的收入来源。天伦之乐和物质生活都极大满足,这样的生活在大城市里是再不可能有的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