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旅游报价 | 攻略 | 本地游 | 国内游 | 自驾游 | 酒店 | 情报站 | 投诉 | 特色美食 | 美景寻踪 | 游玩装备 | 游山玩水 | 人文风情 | 图游天下 | 发布
摩梭人风情
[ 录入者:yiwang | 时间:2013-05-10 10:03:38 | 浏览:0次 | 来源: | 作者: ]
】【打印繁体】【发表】 【关闭
  摩梭人现行的三种婚姻形态促成了三种家庭组织形式:阿夏异居婚形成并延续了母系大家庭;阿夏同居婚形成并延续了母系与父系并存家庭;一夫一妻婚促成并发展了父系家庭。
  1、母系家庭
  在母系家庭里,每个男女成员都是一个母亲或母祖的后代,没有父系血缘的成员。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间去女阿夏家借宿,早上回到自己母亲家参加生产劳动,女子则终身生活在母亲身边。财产按母姓继承,血缘按母系计算,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姻煌、姑嫂、叔侄等关系。在家庭中,"舅掌礼仪母掌财"。这里的舅是指自己母亲的兄或弟,家中的吉庆祭祀、较多的交换及交往,都由舅舅主持;而家庭财产保管使用、日常生产生活的合理安排,则由母亲负责。即使吃饭,也由母亲统一分配,实行"分食法"。母系大家庭很少分家,全家人口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有利于分工合作,从事各种劳动。由于家庭成员都是同一血缘的亲属,加上摩梭人道德观念中的崇母敬舅意识,家庭关系亲切和睦,尊老爱幼,谦恭礼让,很少发生吵嘴闹架的事情。男子豪爽庄重,女子敦厚多情,老有所养,少有所托,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
  2、双系家庭
  所谓双系家庭,是指一个家庭内部,既有母亲血缘的成员,又有父亲血缘的成员,从而形成两种血统成员共居一家现象。在这种家庭中,男子已把其配偶带回自己家里,子女自然属于父系亲属系列。而家庭中的女子不出嫁,其配偶上门到女家,其子女只能属于母系亲属系列。双系家庭是介于母系和父系之间的过渡性的家庭形式。双系家庭也有发展程度上的区别,有的是以母系为主,父系为辅;有的则以父系为主,母系为辅。母系为主的家庭,女子是家庭的核心,妇女在家庭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不存在个人的遗产,实行后代共同继承遗产的制度。父系为主的家庭,则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或实行后代共同继承遗产,或实行由男子继承遗产的制度。双系家庭的成员少于母系家庭,一般在十五人左右。
  3、父系家庭
  里所说的父系家庭是指家庭成员大部分由父系成引组成五亏有四五口人,由男子担任家长,实行男娶女嫁和父子继承制的家庭。构成这类家庭的基本条件,必须是连续两代以上男娶妻,或过继其他血缘的子女。永宁摩梭人的父系家庭,一般为近几代才从母屋分居出的小家庭,世系很短,家庭人口较少。金沙江边一带的摩梭人一般在八九代以前就确立了父系制,但近期仍存在双系和母系家庭。摩梭母系家庭虽然不断向父系家庭过渡,但发展很缓慢,过渡期很长。即使在摩梭父系家庭中,也仍保留着崇母敬舅的习俗,特别是母亲仍显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摩梭族的婚姻习俗 

  1、阿夏异居婚
  "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所谓阿夏异居婚,就是男不娶妻、乡尔嫁人,男女双方各居母家,男子只是夜晚到女阿夏家居茬,清晨返回母亲家里参加生产生活,这叫"走婚"。阿夏异用好所生子女,属于女方家庭成员,姓氏随母,由女方家庭共同承担抚养义务c生父与子女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男方没有法定的抚养子女的义务,但生父可去看望和关心子女的生活及教育。男女双方一生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可同时结交两个,只有跟一个终止了阿夏关系后,才能结交另一个。阿夏双方结合自愿,离异自由,一旦感情破裂,一方不再登门,或一方不再开门,甚至托人捎个口信,便可自己解除阿夏关系,另找自己的意中人,双方没有相互的怨恨和嫉妒,他人也无非议。因为男女双方建立阿夏关系,完全以情爱作基础,不受家财、地位的影响,不带政治宗教的背景,所以从未产生过情杀、自杀,更不会牵涉到家庭和社会的纷争。
  2、阿夏同居婚
  这种婚姻形态是在阿夏异居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男女双方不再是各居母家,而是同居一家,或者女到男家,或者男到女家,共同生产生活,养育子女。这种阿夏同居婚,是在男女双方经过长期的异居走婚,感情较为牢靠,且年纪已近中年后组合的。无论是女到男家,还是男到女家,都是根据双方家庭人口及劳力的多少来定,不带任何钱财及门第意图。所以,进行阿夏同居婚不必花费聘娶和人赘的钱财,结合和离异都由双方协商。如果双方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感情破裂而发生离异,也不会引起财产及子女归属的纠纷,因为这些同居的阿夏无论到哪家,仍是母系大家庭,不是他们另立门户,财产仍属大家庭所有,无论孩子靠哪边,都属大家庭成员。
  阿夏婚虽然结合自由,但母系血统近亲禁止结交阿夏。摩梭男女在生产生活中相识后,一般由男子主动求爱,送给女子戒指或围巾等礼物,若女子接受了,并回赠腰带或其他装饰品,就算是建立了阿夏关系,男子就可以走访了。但是,男子初次到女阿夏家,决不会悄无声息地进去,而要带点烟酒茶之类的"锅庄礼",征得女方家庭的同意,才可以公开出入女阿夏的家门。社会上的人也就承认了他们的阿夏关系。
  3、一夫一妻婚
  除了上述"阿夏"婚的两种形式以外,在摩梭村落也有大约20%的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由于忽必烈率军南下进入泸沽湖之后,在当地置答蓝管民宫,后又更置永宁州(府)土司,加之喇嘛教传人,在永宁、泸沽湖等地实行带有政教合一色彩的统治,宫吏沿习男娶女嫁的一夫一妻婚。还有金沙江边的拉伯、加泽、托甸摩梭和宁菠县城附近的堪口坝、瓦开等地摩梭,由于历史上很早以前就与其他民族杂居,渐渐走上了一夫一妻的婚姻之路。配偶双方都是经过邀媒说合,重礼聘娶,长辈主婚,举行仪式,并宴请村邻,被社会公认的夫妻。正式结婚后,解除婚
  姻关系不像阿夏婚自由,必须取得双方家庭的同意和社会的认可,办理必要的手续。目前随着物质生活改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宁菠摩梭人中正式结婚的人数逐渐增多。
 

                               摩梭人的居住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传统住宅独具风格。房屋皆用圆木或方木垒墙,以木板覆顶(现多已盖瓦),一般由四栋二层楼房经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楼、经堂、门楼。其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正房,摩梭语称"依咪",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
    屋后设夹壁,直通后院,分隔时里外两间,里间储存粮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间存放农具杂物,人去世后,尸体停放于此,妇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侧为家庭主妇的居室兼储藏贵重物品;右侧设大灶,用来煮猪食、烤酒,并设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间屋内设有高灶台,两侧装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顶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设火塘,设置锅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纸画成的图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银元宝等,摩梭人称"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两边,均铺木地板,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相混。
     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根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象征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团结一体。在举行成年礼仪时,男的在左柱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o花楼摩梭语称“尼扎日”,供年轻女子居住,以便于单独接交男阿夏。底楼主要存放杂物,楼上分隔成2至4间小房,每屋设有小火塘,装饰华丽。楼梯设在底层走廊中段,靠楼梯间的楼板平面上有一横杠封住上楼进口。
     经堂,摩梭语称"嘎拉日",是另外一侧厢房,供本家僧侣念经修习也F。楼下住单身男子或客人,楼上专辟一间洁净的房间作象瓮经堂。经堂神鑫上供奉菩萨造像,板壁上绘莲花、海螺、火焰等图像。案桌上供长年油灯和净水碗,每日清晨换一次。家庭经堂除僧侣和贵宾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门楼,也称草楼,以庭院大门相配套。底层正中开有大门,大门随边设有畜厥,楼上则放草料等杂物 

                                摩梭人概述

   摩梭人属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婚姻习俗跟金沙江西部的纳西族有差异。 
  宁蒗县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翠玉、新营盘、大兴、红旗、红桥等地,以父系家庭为多,而泸沽湖畔的永宁聚居区,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对偶婚的残余,子女从母居,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缔结“阿夏”(情侣)关系。 
  摩梭习惯依山傍水而居,房屋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传统风味食品有猪膘肉、腌酸鱼、苏理玛酒等。摩梭人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朝山节、祭祖节、祭牧神节、祭土地节等,其中以春节和朝山节最为隆重。每年农历7月25日,永宁的摩梭人要身着盛装步行或骑马,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这叫“转女山”。其间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并在山上野餐,摩梭青年男妇趁机结交阿夏。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达巴教”,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教有密切联系,不过达巴教的发展比东巴教缓慢,其形态亦比东巴教原始,基本上保持着原始部落宗教的特征。达巴教因巫师达巴而得名,它没有系统的教义和经书,也无宗教组织和寺庙,只有几十部(回)口诵经,另有一种占卜经(俗称算日子书),是用32个不同形体的原始图画文字书写的。 
  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的时辰而舞蹈。 
  
                             摩梭族服饰 

  摩梭人在13岁以前,不论男女都穿长衫,少男剃光头,少女则留小辫、佩戴彩珠。到13岁举行成年礼后,便开变服饰。成年女子头上盘绕加以稳牛尾做的粗长假辫,戴交缠式布包头,双耳戴金银铜质耳环为饰。上衣多用黑色或红色金丝绒布料缝制成大襟右衽短衣,长不过脐,袖口紧小,外翻寸许露红里为饰,铜银钮扣从颈项、右胸、腋下分三组两副排列。腰间缠绕花纹艳丽的宽布带子,胸前配戴双须银链,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银质铺子或金银戒指作饰。下着筒状百槽长裙,色彩以素白为普遍,仅在裙身中间用红线彩饰两圈,走起路来,长裙摇曳摆动,颇为美观大方。成年男子头戴宽边呢毡帽,上穿金边大襟短衣,系红花腰带,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长衫,宽衣长袖,俗称"楚巴"。外配长刀及偌囊作饰,下穿宽脚长裤、长统皮靴。裤脚折放在靴筒内,不穿长统靴的,则裹绑腿,扎彩带,保有古代牧民遗风。他们走起路来,显得精神抖擞,潇洒利落 
 
                              摩梭人丧葬习俗 
  
  泸沽湖畔摩梭人的传统火葬习俗颇为奇特。人刚死断气,家人立即向村邻亲友、宗族报丧,然后请达巴主阎王仪式。两位头顶钢盔,身穿野猪皮夹,肩负长刀的男人,头师达巴占卡所决定的河流去背回清洗遗体的净水。他们用木瓢逆流茵水,女人去世吕七瓢水,男人过世画九瓢,然后将水瓢打烂丢弃野外,以示不再为死人画水了。他们背回净水,放进锅内,用柏枝和富校烧热后擦洗尸体,其目的是洗去死者生前的罪孽和疲惫,使死者亡灵洁净轻松,早日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洗尸完毕,将少许碎银、茶叶和米放入死者口中,再用酥油将耳、鼻堵塞起来,以示死者亡灵在冥界不缺吃食。死者面部盖上一张由喇嘛经师绘制而成的归魂路。
 
                               摩梭人甲搓舞 
  
    摩梭人的“打跳”或“锅桩舞”。甲搓舞的起源,传说是古代摩梭人在受到外族侵犯时,部落首领发动族人在村口坝场上燃起一堆堆熊熊大火,并围着火堆呐喊跺脚,制造声势,助长威风。打退敌人后,又围着火堆唱歌跳舞以示庆祝胜利。甲搓舞演变成了群众性娱乐舞蹈。
  今天,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欢度节日,祈祝神灵等,都要跳起欢快的甲搓舞,青年年男女也借机谈情说爱,结交阿夏。甲搓舞舞姿粗犷,节奏刚健明快,跳未令人畅快淋漓

 

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云南十八怪 [下一篇]没有了

图吧推荐

香格里拉纳帕海宜人风光

社区热帖

小中甸水库风光--地块地貌

 

精彩博文

卡瓦格搏--德钦名片

热门文章

·彝族火把节-云南彝族火把节风俗传说
·彝族婚礼
·鹤庆县白依族少女服饰
·傈僳族的舞蹈
·迪庆藏族端阳赛马会
·茈碧土陶花盆
·有强身健体保健作用的普洱茶
·剑 川 兰 花

最新图文

推荐文章

·吐蕃铁桥遗址景观
·金沙江第一湾(月亮湾)
·纳西房屋构造特点

asp大马 asp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