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旅游报价 | 攻略 | 本地游 | 国内游 | 自驾游 | 酒店 | 情报站 | 投诉 | 特色美食 | 美景寻踪 | 游玩装备 | 游山玩水 | 人文风情 | 图游天下 | 发布
丽江傈僳族风情
[ 录入者:yiwang | 时间:2013-05-10 10:05:00 | 浏览:0次 | 来源: | 作者: ]
】【打印繁体】【发表】 【关闭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四川省有少量分布。云南省傈僳族人口57.8万余人,大都居住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海拔1500一3000米的河谷山坡台地上,多数以家族氏族为单位居住,结成10-50余户的小村落。 
  傈僳族历史悠久,从语言系属和地理分布考察,可推断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 
  傈僳文有两种:一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制的用变体拉丁大写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另一种为解放后于1957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分别称“老傈僳文”和“新傈僳文”。 
  傈僳族过去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凡丧葬、节庆、疾病都要请巫师“尼扒”杀牲祭鬼,敬神卜卦。十九世纪末,西方传教士相继进入傈僳族地区,传入基督教和天主教。丽江黎明乡傈僳族中现在还有200多人信奉基督教,在七个聚会点设有简易教堂,逢礼拜天、复活节、圣诞节均以讲法、祷告等形式聚会,教育信教群众不喝酒、不抽烟、注意清洁卫生、不杀牲祭鬼、遵纪守法等等,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狩猎在傈僳族的传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傈僳族男子都在狩猎生活中练就了高超的射弩技艺,射弩比赛时,射手以能将竹箭射在刀刃上劈为两半者为胜。傈僳族还有纪念汉族英雄的“刀杆节”。丽江黎明乡一带还有端午“赶山节”和立夏“圣水节”。 
  傈僳族人待客热情,礼仪也十分特别,遇有佳宾,主人端来一大碗酒,与客人各用一只手共捧,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同饮“合欢酒”。此时,盛情的主人会悄悄地把碗向客人一端倾斜,以使客人能多喝一些酒,借此表示自己的敬意。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按照各地所穿着的服饰颜色的差异,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绒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饰,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傈僳语称这种胸饿叫做“拉白里底”。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更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附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景物曳摆动,显得婀娜多姿,优美迷人。 
  傈僳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总结出一套适宜 和于本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自然历法,称之为“花鸟历”。这种历法借助花开、鸟叫等,将一年划分为花开月、鸟叫月、烧火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喜酒月、过年月、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从类型上看,这种历法可以归入十月历,它是傈僳族人民生产实践的结晶,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傈僳族的居住 
  傈僳族多居高山缓坡地带。由于地势和习惯的影响,无聚居几十家的村落。一般是两三个山头住着几十户为一村,村寨之间相距较远。住房以木楞房为主,墙用直径20分左右的圆木垒成,房顶一般以木板覆盖,板上压石以防风吹。楼用竹条或木条铺成,上层积放粮食、杂物,底层住人。
  屋内一般分主房、附房两隔,主房中央设一火塘,置三脚架,作为煮饭烤火之用。火塘上方设大火灶,晚上全家人围火塘入睡。现在随着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保镖人家建房开始人畜分院,灶房单独设立,烤火地铺改成了床铺。保镖人民纯朴善良,素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誉。
 

                           傈僳族的服饰 
  过去,由于生产经济不发达,保傣族人民都穿自织的麻布衣服,这种麻布地粗糙,但经久耐磨。如今,除40岁左右的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还经常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外,年轻男女只在节日、婚礼才穿本民族服饰,平时则穿棉布及化纤布料做的普通服装。
  傈僳族妇女服饰因地而异,不尽相同。宁蒗一带的白傈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耳戴白色珠料。永胜一带的黑保镖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枉,腰间系一小围腰,长裤,黑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丽江黎明一带保镖妇女则穿彩色镶边对襟坎肩,下着彩色长裙,头缠花布头巾;当她们赶着牲畜上山放牧,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翠绿的山野牛羊跑,加上姑娘五彩缤纷的衣裙点缀,会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华坪县通达乡等地的花保镖服饰更为鲜艳夺目。妇女喜穿右衽窄袖长袍,领口、胸襟、袖口等处,均用彩线相间绣上许多花边;长裙则用红、白、黄、蓝、绿五种颜色的12块5寸宽彩布直条拼合而成,裙脚再绣四道花纹图案;头戴人字交叉盘成的黑布包套,套沿垂挂彩须;腰系自织羊毛红色宽带,身体两侧还垂有两块对称长布;手戴玉锄,耳缀银环,胸挂串珠,肩挎麻织洁白包包,显得五彩缤纷,端庄高雅。每当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之时,那些保镖姑娘穿着美观的花衣裙走来走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各地傈僳族男子,喜穿麻布短衫,穿宽大裤子,裤长及膝。有的腰系羊毛彩带,穿长裤,扎绑腿。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腰佩砍刀,右腰挎箭包,弩弓为贴身之宝,有的还是世代相传的。
 
 
                            傈僳族的节日 
  1、阔时节
  “阔时节”意为新年,是傈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喜庆节日,每年公历十二月二十日举行。
  节日前, 傈僳人家宰猪杀羊,酿制水酒,做好玉米耙耙,互相馈赠,视求新年丰衣足食。青年人则在村头寨场扎彩门,围起活动场。节日这天早上,各家各户争先采来青松枝叶,铺撒屋中,插在门口,以示吉祥。然后,人们身穿节日盛装聚集在所属村寨公共场所,由祭师毕扒主持,举行除旧迎新的仪式。仪式开始,将一棵松树栽在草坪中央,树枝上挂弩箭和姑娘们精心绣织的飘带衣物。树下放一个装满荞麦的大箩,周围摆上12小箩荞麦、12坛新酒,以象征一年十二月。毕扒站在中间,念诵民族历史,祝福新年吉祥如意。接着,毕扒带着12对男女青年吹起葫芦笙,唱起欢乐的山歌,到山林里抬来12棵小松树,栽在12个小谷箩的旁边,意为接回了吉祥的新年。继而将12坛荞麦酒分斟给大家喝,并开始射弩、跳舞、对歌和荡秋千活动。全村男女老少均陶醉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中。
阔时节射弩比赛无须报名或交费,人们把自愿带来的油煎粗粗、肉成当箭靶,射手们按先后顺序进行比赛,谁射中了,粗粗和肉片就归谁。射得粗粗和肉片最多的人,就是最优秀的射手。

  2、赶山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是丽江黎明乡一带各村派人给山上放牧者送酒肉稿劳的日子,现逐步演变为保健人登高聚会的日子,称之为"赶山节"。
节日清晨,大人们忙着杀鸡宰猪,准备各种菜肴。青年男女则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来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上,对歌跳舞,尽情娱乐,直到夕阳西下,人们方依依借别,陆续返家。这一天,青年男女自由谈情说爱,交流感情,情投意合的互系红线,结下百年之好,故又有"情人节"之称。
  傈僳族过端午跟屈原没有关系,而是源于长期游牧生活经验。端午、立夏以后,容易发生人畜疾病,按当地习俗,青年男女都要上山采挖虫草、三七、贝母等名贵药材,用其浸泡药酒。同时,人们趁机团聚歌舞,交流感情,从而成为别具韵味的传统节日。

  3、圣水节
  黎明乡境有很多奇异的水塘,每年立夏前后十几天内水质发生明显变化,由清转浑,并散发出强烈的气味,俗称臭水塘。泉水一般从石缝中流出,蓄水处塘底可见红色沉淀物,味带辛,硫磺香。民间传说,这种水是圣水,用此洗身,既可洗去污垢晦气,又有驱邪消灾的作用。每年立夏时节,方圆数十里的保镖群众云集塘边,用水洗身,用水做饭,对歌跳舞,热闹非凡,逐渐成为"圣水节"。美乐村榧木沟的"臭水"质量最好,白米可以煮成红米,药效甚佳,所以来的人也就特别多。
 

                         傈僳族的婚姻习俗 
   傈僳族男女青年虽享有较大的社交自由,但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盛行,加上姑舅表优先婚配及兄弟妻媳转房制等习俗,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并不多。解放后, 傈僳族的婚俗逐步得到了改变,包办婚姻、买卖婚姻逐渐减少。现在傈僳族的青年男女基本上已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建立家庭。
  各地的结婚仪式大同小异,结婚那天女方备好酒肉,带上女儿穿的衣服和织麻布用的工具,请亲友将女儿送到男家,伴送的人越多越好。在新娘来到男方家时,新郎站在门前,由守门司把门推开,支客司即端来两碗酒堵在门口,新娘新郎必须各碗喝一口,人们送新娘进屋后即算正式成婚,没有拜天地习俗。华坪一带保傣族还有在结婚仪式上给新郎新娘取婚名之俗。婚名一般夫妻相对的,如男的叫"夫黎扒",那么女的就叫"夫黎玛"了。结婚仪式完毕后,年长的围坐火塘畅饮喜酒,新郎新娘和其他青年男女则尽情歌舞,视贺新婚夫妇地久天长,新婚幸福。婚后三日,新婚夫妇携带酒肉回娘家拜望父母,并住三五天,但不能超过一个月。

                         傈僳族的丧葬习俗 
  傈僳族除凶死者和在外死亡者实行火葬外,其余都行土葬,并用棺木盛尸,到家族墓地挖穴掩埋,其上堆砌坟头。不论谁家死了老人,全寨人都要停止生产和其他活动,参加吊唁和帮忙。死者人殓牌子火塘边,吊唁者唱祭歌,跳丧葬舞。人死后当天或三天后,要请祭师"毕扒"举行送魂礼,唱诵"开天辟地"、"人类来历"、"伦理道德"和保傣族的迁徙过程等22章长诗。葬礼要选好"皇道日",如果连续几天日子都不好,就在夜间埋葬。随葬品不入土,有的在基前烧毁,有的悬挂木桩上,通常为死者生前常用物,如弓箭、烟袋、挎包、女子的背箩和织具等。人死未葬前,亲友及村里人忌食辣椒。
 
                         傈僳族歌舞 

  1、傈僳族打歌舞
  打歌舞是傈僳族的一种民族歌舞,跳舞者围在篝火四周,随葫芦笙边歌边舞。打歌舞以跳为主,跳舞节奏不断变化。打歌舞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有个老人养了五个剽悍的儿子,他们保护山寨,抵御入侵者,后来这五人英雄被敌人毒死了,村民们为纪念这五个英雄,围在篝火边。以歌哀悼,外敌也被吓得不敢入寨,从此傈僳人过上了太平日子。
  2、傈僳族口弦
  口弦是傈僳族传统乐器,为每一个傈僳族青年男女所喜爱。弦身以约 3 寸长,半寸宽的竹片或铜片制成一条沟,中间刻起一片簧即成。演奏者对准口腔轻轻吹弹,让弹片的声音在口腔里引起共鸣,然后以气息的调节使音色变得柔和、悠扬、口弦的表现力很丰富,在傈僳族生产生活中广为运用。

 

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丽江彝族风情 [下一篇]没有了

图吧推荐

香格里拉纳帕海宜人风光

社区热帖

小中甸水库风光--地块地貌

 

精彩博文

卡瓦格搏--德钦名片

热门文章

·彝族火把节-云南彝族火把节风俗传说
·彝族婚礼
·鹤庆县白依族少女服饰
·傈僳族的舞蹈
·迪庆藏族端阳赛马会
·茈碧土陶花盆
·有强身健体保健作用的普洱茶
·剑 川 兰 花

最新图文

推荐文章

·吐蕃铁桥遗址景观
·金沙江第一湾(月亮湾)
·纳西房屋构造特点

asp大马 asp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