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火腿是云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素以风味独特而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媲美,蜚声中外。宣威火腿,因产于宣威县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现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 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 故常称“云腿”。宣威火腿驰名中外,早在1951年的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成为云南省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特食品之一。1923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各地食品比赛会上, 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 在这次会上,孙中山先生口尝了宣威火腿,觉其色鲜肉嫩,味香回甜,食而不腻,备加赞赏,留下了“饮和食德”的题词。以宣威火腿制成“云腿”罐头的工厂,也取名为“德和罐头厂”。从此宣威火腿名声大振,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现在还出口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宣威火腿得名是依县名而来的。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裁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从高坡顶以下,再割原威宁属地可渡河以上,并沿用明征南大将军傅友德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28)所设“宣威关”关名为县名。从那时,宣威属地所产火腿当然也就叫“宣威火腿”了。由此可知,冠名“宣威火腿”至今已有274年的历史了。但实际上,宣威得名之前呢?腌制火腿肯定早已久远了。宣威历史上,中央王朝曾有两次大的南征,留下了大批屯军和伴随而来的移民。这些人大都来自江浙、苏北一带,给宣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来了金华、如皋腌制猪腿的方法,再加上宣威特有的气候水土,使得宣威火腿独具一格,色香味齐全,同南腿、北腿并肩称王,三足鼎立。宣威火腿历史源远流长。明清时,宣威火腿已是居家用户常备的了,但上市销售量较小,即使销售,也仅仅只是为了换回一点日常零用品。宣威火腿诱人的魅力使得多少人倾心,清人曾懿曾写过一本《中馈录》,专节介绍过宣威火腿的腌制方法,让世人了解宣威火腿。这本书的写作,无疑说明了,至少清道光年间,宣威火腿已美名于世了。宣统元年(公元1909),浦在廷等人开风气之先,创办了“宣和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总号设在宣威,并在昆明等地开办了分号。民国九年(公元1920),浦在廷成立了“大有恒”商号,火腿及其罐头是主要经营商品。民国十三年(公1924年),浦在廷又办“浦在廷兄弟火腿罐头公司”专制罐头。浦在廷的生意越做越大,分号及办事处已设到昆明、成都、重庆、广州、北京、上海、汉口、香港、新加坡、澳门、缅甸等地。独特的风味,爽口适胃,赢得了大众的赞誉,特别是在广州的参展会上,一炮打响,众名人纷纷题词褒扬,其中尤以孙中山“饮和食德”最为荣耀。宣威火腿锦上添花,盛名海内外。宣威厂家一时大起:“大有恒”、“义信成”、“祫丰合”、“中常公司”专门生产火腿罐头,“利源通”、“义信成”等厂家以销售宣威火腿及罐头为主。据民国《宣威县志稿》载,当时一年销出省内外火腿就有六十万斤,销往各地罐头就达三十万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