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金光寺始建于崇祯戊戌年,即公元1628年。到了明朝末叶,金光寺已经发展到有僧房 36间,并以它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兴建起了9庵 18寺,钟磬之声,广布十里。香火鼎盛,蔚为壮观。可惜,由于岁月的剥蚀和人为的破坏,如今大部分的寺院都已是残墙断壁,荒草萋萋,只有金光寺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寺院得以幸存下来。
据现藏于宝台山金光寺内的《立禅和尚语录》卷一记载:宝台山金光寺的第一代主持梵山和尚在云游至湖广的路途中,遇到了宝台山的僧人破麈师,破麈师向梵山和尚诗意地描述了宝台山一年四季的旖旎风光:“台山宝物,非俗子轻易识之。百为读经,青折念佛,春暖树吐莲花,夏薰竹交玉笋;秋冬二季,桂梅斑竹芳菲,野樱山茶馥郁。遗失衣物,路旁土人见之亦不拾取。幽深静邃,周围十有由旬,午夜常闻钟鼓声声,丑寅醮听鸡鸣,犬吠日绿,西云结彩风清,绿萝洗翠山间。出座市上,罕稀古人,因此唤作清静宝台。”梵山和尚听了破麈师的介绍后,对宝台山心往神向,便四处化募,于崇祯戊戌年在宝台山修建了金光寺。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崇祯12年(即公元1639年)的5月,慕名游览了宝台山和金光寺并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这样写道:“寺创于崇祯初元,其先亦丛蔽之区,立禅师寻山见之,为焚两指,募开丛林,规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层甍,高十余丈,址盘数亩。其脉自东北圆穹之顶,层跌而下,状若连珠,而殿紧倚之……”
金光寺在清代曾盛极一时,被誉为滇西地区的“大清莲花古弥勒道场”。现存寺内的《宝台法主临济下第三十八世玉汉和尚功行记碑》,是叶榆(大理)崇圣瑞鹤观嗣法门人王怀撰选,鸡足传衣嗣法门人正务书丹,感通寺、崇圣寺、鸡足山等僧同立。寺门之上的“金光寺”匾额,系曾任云贵监察使的腾冲李根源先生所题写。此外,杨升庵、担当、李元阳等历代名人高僧,都曾多次登临宝台山并留下了他们珍贵的墨宝。由此可见,金光寺当时的名声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