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迪庆生物产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十一五”期间,我州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已由追求生物业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质量转变,但生物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知名度和科技含量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等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化水平低
迪庆州生物产业处于朝阳产业的成长阶段,尚未实现向专业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的根本转变。生产规模小,缺乏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条不能有机衔接、协调一致。
(二)科技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
科技人才不足,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及相应配套技术。科技培训及推广体系尚未形成,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
(三)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
由于我州财力薄弱,对生物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在生物产业的培育过程中,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新生物产品、品牌培育、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工型龙头企业和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未能有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整体,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生物产业的积极性。
(五)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迪庆生物产业市场发育程度低,在省内外市场占有份额较少,尚无较稳定完善的销售网络,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形不成统一品牌,加上远离中心城市,受交通条件制约,交易成本高。
(六)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
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大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同时,基地种植(养殖)和管理技术缺乏,还未形成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种植管理技术,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