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贡宾村,公路开始转弯和爬坡,植物园的石砌围墙透露出柔和的淡红色,标示着这块领地的归属。围墙内,落叶树仍枯枯的站立着,在等待春的到来。墙外,有几头犏牛和品种混杂的奶牛啃食着干枯的草。
车子嘎然停在了植物园停车场。看得出,停车场是在一个巨大的采沙坑基础上改建过来的,形成一个U形,径深30余米,高约20米,可以容纳20余辆大小车辆同时停放。停车场东侧,有一个装配式的木屋,标牌上写“旅游生态厕所”,一个老人站在屋前向我们憨笑着。植物园的老李介绍说,这是植物园的阿老,藏族,是下面村子的,负责看守这个旅游生态厕所和停车场。别小看我们的阿老,老李打趣到,他可艳福不浅,女老外上完厕所,还拥抱他哪。原来这是州旅游局修建完成后移交植物园管理的厕所,里面装配了使用太阳能电动打包的马桶。无臭无味,游人憋了一阵子,突然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得到释放,难免不兴奋。
跟着方先生走上了植物园大门前的平台,一转身,喔,整个纳帕海草原尽收眼底,好一幅气派的全景图!老李一一数落着眼前的风景:脚下香烟弥漫的是贡宾社,社里的农田、青稞架和他们的牧场,东南边的雪山叫天宝雪山,机场跑道、石卡雪山、纳帕海落水洞。方指着草原中央一小一大的两个山丘问:你们看,这像什么?乌龟?对了,像是茫茫大海中漂浮的神龟!植物园大门朝向它,是寄希望植物园也能够像龟一样长寿。
回转身来,见植物园大门立柱上刻有“中甸高山植物园杓兰就地保护分园-吴征镒题”几个大字。方简单解释了题字和名称的由来。吴征镒是蜚声海内外的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是云南的另外一位植物学家-周俊院士建议方留下吴老的真迹。香格里拉县在2002年5月6日更名以前叫中甸县,故之前叫中甸高山植物园。大门西侧,挂着3块精致的铜牌,分别是:“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杓兰就地保护分园”、“云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示范基地”。
进入植物园大门,右侧有一幢全部用黄白色石灰石打凿成石块后砌成的藏式小屋,很别致,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我猜想再历经数个世纪,这幢石房子和石砌的围墙也还会那么顽固地留在这里,体会得到建设者的用意。
石屋门口悬挂着发改委物价部门批准的门票收售许可证。方说,植物园与贡宾社村民小组和村民签订了合同,2006年以前每年支付土地使用租金,2007年开始,村民参与门票分成,不再另付租金。在目前条件下,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共享利益、共谋发展的模式。
沿着园内用青石块铺成的步道上行,已经有很多植物挂上了标牌,有矮高山栎、高山柏、小叶栒子、中甸刺玫、中甸山楂、中甸角蒿、高山松、瓶尔小草、橙黄瑞香、总状绿绒蒿,等等。标牌上写着这些植物的中文名称、当地名、拉丁学名、产地、分布和用途等信息。植物外行可以看字识物式的方式学习。听老李说,自从植物园2005年6月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了当地公众、游客、大中小学生、各地科研人员6000余人次进园参观游览,培训当地导游1200人次。
走进远远就能望见的科普展览馆,展厅内明亮、整洁、开阔。透过玻璃幕墙,纳帕海草原的全景式图画又呈现在眼前。我被墙上悬挂的一组展板所吸引,这组展览主要介绍了香格里拉的野生园林园艺植物资源,植物园科研技术人员从99’昆明世届园艺博览会以来成功引种驯化的品种。展厅2层布置成茶室,书架上摆放着一些画册、游记、自然保护信息方面的期刊。方要我们坐下歇会儿,这时一个长相俊俏的年轻妇女上来倒茶,老李介绍说是植物园的会计徐琴,因为看上了植物园的帅小伙和光,从贵州远嫁到云南香格里拉来,植物园派她到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专家木霁泓教授那里学习过茶艺,回来培训了村子里的央宗和阿姆在展厅上班,这几天央宗在家生小孩,阿姆因不慎惯了一跤在家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