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两万五千里的感动云南石鼓篇:强渡金沙江
2011-04-16 23:49:58 来源: 作者: 【 】 浏览:76次 评论: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14:18 SMG广播新闻中心

 

   

   说起丽江,许多人都会想到大研古镇、想到玉龙雪山,丽江已经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的旅游景点,但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一个叫做石鼓的地方。石鼓,拥有气势恢宏的万里长江第一湾,这正是70年前红军渡过金沙江的所在地。当年的红军在石鼓完成了怎样的英雄壮举?书写了怎样的感人故事?为丽江人留下了怎么样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老区的和红色经典旅游景区石鼓,在红军长征70年后呈现出怎样的风貌?今后的石鼓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前进?《记录2006——《两万五千里的感动——云南石鼓篇》正在播出,敬请收听。

 

  万里长江自青藏高原南下,到云南石鼓被海罗山崖阻挡,突然转向东北,形成了一个V字形的转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长江第一湾的形成,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姐妹结伴出游,半途发生争执,大姐、二姐固执地往南走了,金沙姑娘立志要到太阳升起的东方寻找光明和爱情,到了石鼓以后,金沙姑娘告别了两个姐姐,毅然转身离去。而她的转身处,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能够见到的万里长江第一湾。

 

  时光倒流七十年,1936425号,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和红六军团在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抢渡金沙江,经过43夜的奋战,仅以7只木船、几十只木筏、28名船工,在石鼓以上60多公里江岸的5个主要渡口,神速渡过约1.8万人,将追敌远远甩在江对岸。红军过金沙江之后,红二和红六军团进入藏区,经过中甸、乡城、稻城、理化、瞻化以及德荣、巴塘、白玉等地,翻越人迹罕至的大雪山,在甘孜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和红六军团改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并肩挥师北上,走过茫茫草地,和中央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完成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今天的《记录2006》,我们就带您重走红军路,到云南石鼓去追寻红军的足迹。欢迎收听《两万五千里的感动——云南石鼓篇》。

  漫步在滔滔的金沙江畔,江水激荡、向东奔去,自然的雄浑和宁静在这里展露无遗。谁能想到在70年前,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和第六军团,就是在这里靠着仅有的小舟和木筏,渡过了金沙江,继续北上抗日。

 

  在金沙江畔的石鼓镇,有一座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红军渡江纪念碑就树立在馆外的花园里,面对着金沙江。走进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解说,眺望金沙江,我们仿佛置身于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是193511月份,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由当时的贺龙、肖克、任弼时、关相应、王震,率了18400人,从湖南出发,他们在1936年的4月份进入了云南省,进入了云南以后,蒋介石命令要动用一切军事力量,把红军消灭在金沙江以南,当时派了我军的孙度将军,他率了40000滇军,还有湘军和川军,差不多10多万,对红军进行了堵截,贺龙为了渡金沙江,首先严攻昆明,1936年的48日,他打下了距离昆明25公里的伏明城,昆明城下红旗飘,敌人慌了,以为红军要进攻昆明,所以把重兵调回,保卫昆明。那么再调回去的时候,贺龙挥师西进,直奔丽江石鼓,兵分两路,他们连克了云南省的14座县城,1936425日到达石鼓,那么当时石鼓镇虽然是个小镇,但是历史上它是个南下大理、北进藏区的重要战略要地。在641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居住着纳西族、藏族、白族、苗族、彝族,民族关系非常复杂,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他们说红军是共匪,他们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就害怕了,尤其一些地主,他们都躲在山上,留在镇里的都是非常贫困、非常穷的,只剩下一条命的人。当时红军来了以后,做得非常好,坚持不要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得非常好,而且吃什么?吃剩下的还给当地百姓,而且告诉他们我们是中国工农,农民自己的武装,自己的军队,我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是要北上抗日,我们今天到这里的目的是要渡江,所以请你们帮助找些船和筏子或者好的渡江口,因为金沙江的水表面上非常平静,但是平均水流速度4米,每秒3000-3500立方米,如果渡口选择不好就非常麻烦。

  在红军长征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从民间收集到的红军用品。有马灯、手电筒,也有水壶、公文包,还有医疗用的器具。每一件东西都能讲出一个动人的红军故事。毕竟,这是红军当年经过的地方,而长征让各族群众与党的军队结下了鱼水之情,播种下了金沙江畔的革命火种。

 

  多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每逢少先队日都要到红军长征纪念碑下开展活动。这里有纪念红军渡江北上的雕像,背后是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丽景象。在这里,历史与现实被拉得很近,近得在那滔滔江水中,似乎还可以听到红军长征迈出的脚步声。

 

  红军长征过丽江,前后不过5天,在中甸城也仅仅停留了4天,但却在滇西北高原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军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滇西北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进行新的伟大长征。红军来到石鼓所发生的动人故事,永远都印刻在石鼓人民的心中。在石鼓红军渡江纪念碑下,我们见到了已近80岁高龄的黎品忠老人,他讲起当年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仍然动情不已。

 

  当时我母亲跟我讲的,我岳父帮着带路到渡口。我妈妈留在家里,家里有红军住,我家住了一个营。现在还有一所老房子,营长就住在房间里。当时红军很多,但是他们都是在行军袋里睡觉,在我家的院坝里自己煮东西吃。有两个女红军,年纪比较轻,她们来的比较迟,当时脚也走疼了,东西也没有吃,不管什么,到了那里,把毯子铺开就睡觉了,营长把鸡汤留下,非要他们吃不可,对女红军说,我们马上休息一会就要行军,不吃一点不行的。照顾了两个女红军吃了以后,到晚上,营长就跟我母亲说:老板娘,算账,吃了你的东西,来算帐,我要给你钱,我母亲说你们吃了就算了,营长不依不饶,他们就拿出两件金丝旗袍给我母亲。

 

  两件金丝旗袍,在当时是农村人想都不敢想象的

 

奢侈品,黎品忠老人的亲身经历让村民感动,而当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帮助红军,渡过了金沙江,最终完成了25000里长征的壮举,纪念馆的讲解员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老船工的故事。

  他是船工世家,以前就是靠渡船为生,当时红军来的时候,他帮助红军找了28名船工,然后就帮助红军组织当地的老百姓,连日连夜赶制木筏,当时他们用了7条大木船和几百个木筏,从1936年的425日到28日,三天四夜的时间,把红军全部渡过了金沙江,到了今天的中甸,到了四川甘孜阿坝,和四方面军会合,10月份到了甘肃会宁,和一方面军中央军胜利会师。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用最原始的渡江工具,成功渡过金沙江的有两次,一次是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第二次就是1936425日,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由南向北渡,北上抗日,就发生在石鼓。

 

  我们还翻出了两年前的报纸,上面记录着另一位见证红军渡江的和耀武老人的回忆:红军进入石鼓后,他们以为红军都像国民党宣传的那样凶神恶煞,吓得躲了起来。可后来发现红军住下后就忙着打扫卫生,给各家挑水劈柴。他们都感到,是好人来了!果真,红军把打土豪得来的东西分给老乡,并且宣传红军一定会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和耀武老人清楚地记得:老乡们看到红军搭起的浮桥被水冲走,便帮红军找船、划船。最终,红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红军留给黎品烈老人的印象,也与和耀武一样淳朴:当时他正在私塾刚学会认字,看到红军写的标语觉得很亲切,其中一条工农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字迹刚劲有力。长大后他从这条标语中明白,红军之所以不怕苦不怕死,那是他们心里始终装着天下的劳苦大众……

 

  从那以后,红军就再也没有来过,当地许多的村民直到解放后,才知道当年来他们家做客的究竟都是一些什么人,如今的丽江石鼓,长江第一湾山萦水绕,景色如画。这里江流开阔平缓,江边柳林如带,四周有层峦叠嶂的云岭山脉绵延环抱,层层梯田盘绕山坡,与平畴沃野、村落瓦舍相连,享有小江南的美誉。如今的丽江石鼓,金沙江依然在身边流淌,各族人民依旧在这里安详地生活着。

 

  音板

 

  拥有大研古城和玉龙雪山的丽江,原本人杰地灵,石鼓是丽江城外的一个小镇,被大山和金沙江环抱,石鼓镇原本就有着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因为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是明代嘉靖年间丽江木氏土司白壮扩张势力得胜的纪念功碑。它是目前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石鼓镇历来是藏区与汉族地区交易的重镇,藏民把皮毛和中草药带来这里出售,又买回茶叶、盐巴、布匹等日用品。现在每3天赶一次集。今天的丽江石鼓,古镇面貌依旧,加上红军长征的英勇壮举,红色旅游长江第一湾是这个千年古镇递给世界的两张名片。

 

  长江第一湾不仅是丽江的重要风景名胜区,而且是进入老君山景区和三江并流景区的咽喉重地。石鼓至塔城约100公里的公路,全线紧依在金沙江西岸。入这条线,首先是走进如画的江湾风光,而沿江两岸遍布的古迹、古渡,又让你看到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一种厚积感会贯穿整条游线,你正走入一个更古老的纳西传说。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他们所能够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完全在深埋在大山里的石鼓镇里体现出来。但说起石鼓的经济发展,石鼓镇党委书记和向阳的话,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石鼓的将来,传统旅游和红色旅游联手,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石鼓镇党委政府提出经济发展思路以旅游业为龙头,但是真正的旅游业还没有显示出来。比起我们大研古城和玉龙雪山,我们的旅游收入和农民收入还没有真正实现出来。虽然党委提出以旅游为龙头,以烤烟为支柱,以乡城镇建设为契机,把我们石鼓镇建成一个农业的大镇和旅游的强镇。

 

  确实,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们国家也好,党中央也好,中央军委也好,非常关心我们石鼓镇,把我们石鼓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区之一。对我们革命老区,也为我们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点。

 

  下一步我们的经济发展思路,一个是倚靠万里长江第一湾,这是自然景观的品牌,一个是红二军团,也就是当时贺龙、任弼时、肖克和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军团经过石鼓的红色旅游。把万里长江第一湾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搞好我们石鼓镇,毕竟是个农业大镇,搞好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是我们真正的立足点。

 

  丽江古城密密麻麻的青石板路上,似乎还回响着红军渡江前夜匆匆的马蹄和脚步声。而今天,青石板上纷至沓来的,是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肤色各异的游人。世界文化遗产,给丽江带来声誉,也带来繁盛的旅游业,目前丽江市每年接待游客已达300多万人次。

 

  除了旅游业之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大,种植业、畜牧业、药材产业也正在成为乡镇经济的支柱。有丰富竹资源和竹编传统的大新村,在国际竹藤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帮助下,开办了竹工艺编织培训班和竹工艺加工厂,目前已开发出20多个品种,市场供不应求;保丰乐村家家户户养兰花,成为远近闻名的兰花村。石鼓是兰中珍品大雪素的原产地,每株大雪素价高时曾达12000元,俨然成为各族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大产业。

 

  经过努力,我们现在全镇的经济总收入达到了5400多万元。农民的纯收入也达到了1680多万元。但是由于我们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乡,我们申请的扶贫攻坚县,合并到我们石鼓以后,我们这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600多元,极个别的还没有脱贫,总体上是脱贫了。

 

  这几年我们农民的真正的收入靠烤烟产业。07.18 我们靠着这个烤烟,农民去年的收入达到了1042万元。产业上达到千万元的有两个产业,一个是烤烟产业,一个是传统的畜牧业。养羊、养猪、养马、养牛都有了。但是山区这一块以养羊养牛为主。坝区以养鸡养猪为主,稍微收入好一点。

 

  他们不仅靠畜牧业,还靠兰花产业,我们石鼓镇到处饲养兰花,又是我们丽江市市花。原来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我们石鼓一苗均价就是1万块,现在市场经济的原因,均价已经降下来,现在平均2000多块,最差也是500块,降是降了一点,但是坝区这一块还是靠这个兰花产业。到我们石鼓,特别是沿江一线,家家养兰、户户养花,我们老百姓这一块也有一定的收入。

 

  除了收入,石鼓人的生活也在不断改善,在石鼓的山寨里,我们走进了村民的家,电话、电视、公路也都通到了石鼓的大山里、小溪边。

 

  村村都通了公路,特别是从我们丽江,原来红军走过的路都是一些山路,那么在80年代以前,这些山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党委的努力,以前红军走过的地方,现在基本上都通了柏油路。12.40 但是有个别的地方还是乡土路。有些地方石路的等级还不够,但基本上都是石路电话基本上都通了,全村通电话率是45%。电视普及率比这个高一点,62%。基本上都是彩电,搞了个村村通工程,我们石鼓县作为试点,山区和半山区基本上都看到了村村通的电视频道。

 

  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石鼓人正踌躇满志,谋划着家乡发展的宏伟蓝图。他们计划用1年多的时间,把石鼓建成一个集自然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县城。

 

  我们的项目已经通过有关部门报上去了。我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只能说,07年肯定要开始,进入实施阶段,07年把我们的红色旅游景点建好,进入实质性的实施。

 

  一定要搞一个红军长征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红军长征纪念馆。因为红军真正在石鼓是3天,所以有些遗物还在,有些在市县博物馆里,有些还在民间。从物的表现,从文字的表现,展现当时红军长征到我们石鼓的一些景象。

 

  我相信07年以后,搞好我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后,特别是红军的5个渡口,红军纪念馆扩充以后,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如今,石鼓渡口涛声依旧,但是已难寻当年的古渡和木船。一个现代化的河港取代了它,在离古渡不远的江岸上矗立起一座航务大楼。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石鼓港,已成为金沙江上游一个重要的旅游航运港口。游客可以在这里乘坐高速客轮,登上江心的沙洲,遥想当年红军神兵飞渡的壮观;或者从这里启航到虎跳峡,穿越激流险滩,遥望玉龙雪山,去感受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波澜壮阔。

 

  传统与现代交融,保护与发展并重。当年红军走过的这片区域,正沿着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斩棘前行。

 

  本次节目监制江小青,编辑王坚,采写晓林、贾赟,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明天同一时间继续锁定记录2006,我们一起关注2006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rzqua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红色烙印》第七篇:《船工号子.. 下一篇抢渡金沙江

推荐图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三江广告宣传qq:396628718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热线投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http://www.3j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920号 
电话/Tel:(0887-8229818 传真:0887-8229818  |  QQ:1677979020   
三江资讯打造三江区域权威资讯网络门户     
asp大马 asp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