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丰富旅游资源 加强新农村建设 让边境线上的农民脱贫致富——访全国政协委员林晓昌
“每年来北京参加两会,年年听报告、年年有收获,但今年让我感到喜悦的是云南‘桥头堡’建设实实在在的写进了‘十二五’规划,这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这是林晓参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是说出的心里话。他手捧着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字一句认真学习,细心领会。这位来自缅甸华侨的全国政协委员,经常行走在边境线上体察民情,他深有感触的说,温总理的报告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要为解决农民的收入,让农民富起来,多办实事、办好事。今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关键是要有行动、抓落实。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键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转变观念,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利用好云南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致富百姓。“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开发农家乐及旅游系列产品,同时要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把当地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要积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狠抓教育,还要兴修水利,不能靠天吃饭,这件事抓得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林晓昌委员是一位缅甸归侨,他对云南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对云南的省情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不加思索、脱口而出:众所周知,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贫困省份。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这些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云南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全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到2008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555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9%,居全国第二位,全国每7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在云南;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环境更差、居住更加分散、构成更加复杂、社会发育程度更为落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原战区、边境一线、“三江”沿岸地区,集中连片的特征更为突出,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类似富宁瑶族支系山瑶、澜沧拉祜族整体贫困的情况在全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自然灾害威胁严重,返贫压力很大。
林晓昌委员说,面对这样的现实,政协委员要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关注他们的温饱和生活。因此,要牢记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的大问题。林晓昌表示,作为政协委员,他将继续履职为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三农,服务人民。本网记者 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