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穿江
独龙族居住的地区,境内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四山并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峙,形成了海拔高差4000米以上的山高、谷深、沟壑相错的巨大峡谷——怒江大峡谷,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大峡谷”。那里山川险峻、峰峦叠嶂、谷深壑长、岩壁陡削,江河纵横、水流湍急、落差极大,难以行舟摆渡,独龙族族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靠溜索来往和运送物资,成为当地独特的“桥”。
穿越峡谷
溜索:有平溜、陡溜两种。平溜为一股蔑绳,两头稍高,中间倾凹;陡溜为两股,一来一往,一头高,一头低。平溜来往都能过,但较为费力,一般安在江面较窄的地方。陡溜较为省力,速度也较快,但雨天容易撞伤,一般安在江面较宽的地方。过溜索时用溜梆和麻布带子。溜梆用柴柚木砍制,形同带柄的半边茶杯。过溜时,把一丈多长的麻布带子从溜板孔中穿过,向腰部、臀部各绕一圈,最后一圈套在脖子上。系好麻布带子后,将溜索卡入溜梆的槽内,手扶溜梆,脚蹬系有溜索的木桩或岩石,这样就可以风驰电掣般霎时飞越江面。
独龙人用溜索不仅渡人,还渡牲畜、货物。过去的竹篾溜索现在已为吊桥代替,有的一时不能修好的,也换上了钢丝溜索,硬木梆也改为铁滑轮。后来,人们将这一重要的交通工具当成了一种娱乐活动,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快,姿势优美。如今,过溜索已成为独龙族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每逢年节青年男女在溜索上进行比赛,1989年在昆明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新设过溜索比赛,独龙族选手参加表演,他们高超的技术,受到了观众的赞扬。
溜索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成溜索。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溜板是长4公分,宽约2公分的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使用时将溜板的凹槽卡在溜索上,用麻绳或皮条穿过长孔,牢系于腰间,然后以仰卧的姿势手握溜板,即可以顺势滑下。
勇敢者才能过此桥
过藤蔑桥:用藤蔑编成网状,用两根竹绳平吊于江面上的过江工具。走在上面有轻飘欲飞的感觉,因而也叫“飞桥”。独龙人,在农闲季节,几个村寨相约聚集在江两岸,观看过桥竞赛。比赛者有时在桥中间做各种惊险动作,以取乐大家。
过独木桥:独木桥也是独龙族人的过江交通工具。小伙子们为了证明勇敢,进行过独木桥比赛。这种独木桥一般两边有栏杆,但比赛时不允许手扶栏杆,如果谁违反,谁就会被判为输。从独木桥上过江,有时还要背负很重的东西,稍有不慎,就有落入江中身亡的可能。因此,这是一项十分危险,极富冒险和刺激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