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三江商城 | 民歌方言 | 文化名人 | 二手买卖 | 车辆汽车 | 三江人才 | 图说三江 | 三江旅游 | 三江婚嫁

区域导航 | 三江房产 | 商家企业 | 供求信息 | 物流信息 | 三江招标 | 博客日志 | 行业会展 | 婚介交友 | 三江导航

 

 

首页 - 文化名人 - 文学作品 - 绘画 - 书法 - 艺术鉴赏 - 佛教 - 民风民俗 - 民族工艺 -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三江资讯网-打造三江区域权威资讯网络门户 -> 三江文化 文学作品 书法绘画 文化名人 教育资讯 艺术鉴赏 人文风情 -> 民风民俗

TOP

RSS
香格里拉还有牌没打-香格里拉白族原始宗教信仰
[ 录入者:jsj | 时间:2011-02-24 11:11:24 | 浏览:1971次 | 来源: | 作者: ]

    生活在香格里拉的白族虽然不显山露水,可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当香格里拉日益为世人所瞩目的时候,他们便无可选择地翩翩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于是人们惊骇地发现,香格里拉还有牌没打。
  
    白族多数信仰本主神。本主,白语称“武僧”、“武僧尼”、“东波”、“阿太”等,汉语意为“我的主人”。本主神祗很多,按其特殊性与神话传说可分为九大类。本主神祗有封号、有庙宇。祭祀本主神祗有经书,有祭祀程序、节日和禁忌。本主信仰是在原始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产生于唐代,在明清时期的白族中得到广泛信仰并形成体系。迁入香格里拉沿江一线的白族,至今已无明显的本主信仰表现,而其固有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则尤为突出,有一部分还兼信佛道之说。根据车轴龙王庙、财神殿、山神庙、仕达(士林)文昌(帝君)庙、吾竹迪满地母庙等遗迹的存在,应该说迁入香格里拉的白族原来也是信仰本主的。因为上述这些小寺庙在大理、剑川随处可见,有的则兼供山神、地母、财神与本主。本主崇拜是一种有极大包容性的多神崇拜。只是白族迁到香格里拉的金沙江边后,多属插花户,没有形成一村一本主(保护神)的态势。而纳西族在当地被称之为“本地人”,白族习俗逐步融之于当地习俗也是常理。在长期与纳西族、汉族的相处之中,因原来固有的自然崇拜(天地崇拜)与当地习俗(祭天)相一致而逐步淡化了本主崇拜而已。另外,白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上就与汉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于是一部分人兼信佛道之说也在情理之中。但不管信什么“教”,白族的祖宗崇拜都是始终如一的。

  在白族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之中,认为天地是大神,灶君是二神,而祖宗也是神,但是小神。每家祖宗牌位上都写有“本音XX氏门中历代宗亲之神位”,足见民家人(白族)都视祖宗为神的。祭祀也历来遵循先天地、后灶君、再祖宗的程序。祭祀供品按天、地、灶君供“整体”即未切开的猪头、鸡、饼等,而祖宗则是我们吃什么就供什么的原则,(但忌供葱蒜等)。

  “天地”是诸神之中的至尊,没有天地便没有灶神,也没有祖宗。因此,白族的祭天是隆重又别致的,天地的位子在天井正中央,祭祀以除夕、春节最为隆重。除夕当天早上,一家人要上山砍松毛尖和两棵完整的小松树来。把两棵小松树栽在天井中央,间距就是一张“高八仙”(一种传统的四方桌)的宽度,中央安一张高八仙,三面用烟簾子夹青松毛围住,这就是典型的白族“祭天堂”,祭天堂不封顶,一般座向与烧香楼一致。在八仙桌上放1个绵纸表糊的灯笼和1个陶制或铜制的香炉。灯笼的灯必须用核桃油,不用菜子油,因为菜油有一股异味,那是对天地的大不敬。而香炉里则要装上热灶母灰,装上香柴和香蒿。正月十五要做到灯不灭,香不止。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那种“日照香炉升紫烟”的感觉会不禁油然而生。那“紫烟”把天地联系为一体,人也便在其中尽享其乐。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代梦寐以求的境界了。所不同的是香格里拉白族不仅要在天井里供天地,在家堂中天地牌位也居中,左为祖先,右为灶君。在大的祭祀时,先要“打醋摊”,即从水沟里捞1个拳头大小的白色马牙石,烧红后夹到垫有香蒿的瓢里,再准备一瓢水,到天井祭天堂和楼上家堂,把少许水浇在石头上,顿时“哗哗”作响,冒起白汽,口念“不干不净洁净”等语,实为驱除污秽之意,在天井家堂打完“醋摊”以后再加少许水,一家人都要伸头“熏”一下,也表示已驱除污秽及其它不干净之物,然后把“醋摊”神送到水沟边才开始祭祀。

  白族中也有专设祭天堂者,这一般是宗族较大的合建一个祭天堂,轮流喂养祭天猪,以备一年一度之大祭天。祭天过后所剩食物按户头平均分配。

  不管是祭祀天、地、灶君还是祭祀祖先,家主必须是主祭。只听家主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磕头祭拜,祭拜的程序依次是父亲、母亲、哥哥、姐姐,从大到小。祭拜时不仅烧香点灯,还要烧钱纸。

  钱纸分白、黄两种土纸,一般有20公分见方大小,用圆凿和锥子凿成古币图形,敬神烧黄钱,敬亡灵烧白钱纸。黄代表金、白代表银。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足见江边白族对待天、地、神、人的态度。实际上这也是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秩序的一种缩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延续几千年,由此也可以略见一斑。在白族的自然崇拜和祖宗崇拜中,我们也可隐约看见汉族文化的影子,其实这也符合中国古老的一统观念,各民族一统的精神血脉正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

  最能体现白族祖先崇拜的是中元节。阴历七月十二接祖当天起,家中要打扫干净,不能挂任何衣服被子等,特别忌在路口、屋檐挂女人裤子。一般是太阳落山之前要把祖先接到家中,然后拜祭。最隆重的是七月十三的祭祖,先祭点心,后祭大饭,一切如祖先即在眼前一样,摆桌子、摆碗筷、摆菜,然后要呼唤每个祖先的称谓,夹一次菜喊一次“请”,其实与我们平时待客别无二致,只是多了一份对老祖先的虔诚。七月十四送祖是越早越好,因为那一天祖宗要到阴间赶会,去迟了就赶不上了。接祖要从大门前顶灯顶盘接进来,送祖要顶灯顶盘送至大门前水沟边,烧包、抛水果等。一切程序均如见其人。送祖的最后一道程序是施食,在施食中不可缺少的是面条,那代表对祖宗长长的思念。煮好的面条捞到1个盆里,再装上各类肉食、茶气、酒气,然后倒上适量冷水。点燃一把香,沿去家族坟山方向的路上插1柱香、浇1勺施食,香插得越远,施食泼得越多越能证明诚心。

  在白族原始宗教中,最能体现其人性化的是对待孤魂野鬼的态度。

  白族建筑中最讲究的是大门,大门越豪气越能证明这“门庭”的高贵。而每家大门前檐下的左侧,一般都有1个上圆下方的形似神龛的“洞”,那就是孤魂位。白族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谓“孤魂”者,就是那些家庭中无后的鬼魂,他(她)们是没有资格进祖先堂的(也没有资格进入家族坟山),可他们十分可怜,无人祭祀,“白杨萧疏雨纵横,此际孤魂凄怜”。怎么办?于是白族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就在大门前祭祀他们,重大节气,特别是中元节,还要点灯、烧香、磕头,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名份和安慰,以免家族不宁。

  白族还认为,人世间还有很多野鬼在游荡,他们是无家无室或是不知家室之所在的“无家游鬼”,祖先祭祀,孤魂祭祀都没有他们的份,总有些“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一恸空山寂……”的感觉,怎么办?于是白族一般在祭天地、祭灶君、祭祖宗、祭鬼魂之后还要泼水饭,这泼水饭就是对那些野鬼的施舍。其方法是点1柱香,打1碗冷水,放上家中所吃的一些肉食菜肴,加上茶气、酒气,到离大门较远的地方插好香,然后转身反背泼水饭,口喊“慢请嘎!”。传说如果正面泼水饭就会被野鬼缠住,行好不得好,对家族不利。白族的这些宗教习俗,一方面说明了白族人的宅心仁厚;另一方面,我们不难看到,到了“阴间”仍然等级森严,足见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白族社会仍然是一个宗法社会。一则人们对血亲祖先、人文祖先有着很强的追念与依赖心理,定期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就是与祖先神灵对话的机会,取得神灵护佑,维持现实秩序是人神祭祀的主要目的;二则人们遵循自然时序,以岁时礼仪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以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目的仍然是现实中的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一般情况下,白族不在家中烧清香,只有在野外祭山神、水神(龙神)时才烧清香。

作者:王兆兴 | 日期:2009年1月13日
责任编辑:王政
】【打印繁体】【发表】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香格里拉县东旺乡藏族婚俗初探 [下一篇]德钦县羊拉乡文物普查

评论

称  呼:
内  容: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香格里拉独特的民俗风情
·住藏房•穿藏装•取藏名•讲..
·迪庆热巴舞
·香格里拉的藏族人民生活
·迪庆弦子舞
·香格里拉县金江镇上江乡野外文物概况
·丰富多彩的农村喜事
·“达娇罗萨”——男人的节日

最新文章

·住藏房•穿藏装•取藏名•讲..
·迪庆人须知:13种情况下千万不能喝茶
·丰富多彩的农村喜事
·“达娇罗萨”——男人的节日
·迪庆弦子舞
·迪庆热巴舞
·香格里拉的藏族人民生活
·香格里拉三坝乡成功举办第十届七月敬酒赛歌会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广告招租,欢迎抢订..

asp大马 asp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