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镇、上江乡位于香格里拉县南面,金上江各族人民顺金沙江而居。隔江相望是丽江市玉龙县,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一年种两季作物,春季播种小麦、蚕豆,秋季种植稻谷、玉米、黄豆等农作物。金上江是香格里拉县粮食主产区,近年来推广种植桑树,以桑养蚕来增加农民收入。也是香格里拉县文化较发达乡镇,文物分布点较多。
由迪庆州文物管理所、香格里拉县文物管理所和金上江文化站工作人员组成的9人文物普查队,于2009年11月4日至13日用为期10天的时间,对金上江进行了野外文物普查。
上江乡辖木高、良美、福库、格兰、士旺五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全乡农业总人口11026人。世居民族有纳西、汉、傈僳、藏族等民族,普查队先后在五个村民委员会普查登记16处文物点,其中复查3处,新发现12处,消失一处;古遗址4处,古墓葬1处,古建筑2处,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其它2处。
金江镇辖新建、兴隆、吾竹、安乐、车轴、士达、兴文七个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全乡农业总人口17446人,世居民族有纳西、汉、白、苗、傈僳、彝族等民族。普查队先后在7个村民委员会普查登记了38处文物点,其中复查4处,新发现33处,消失一处。其中古遗址5处,古建筑6处,石刻8处,岩画1处,古墓葬7处,近现代7处,矿冶遗址1处,水利设施1处,其它3处。
红军渡口
中国工农红军闻名于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二方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关向应、肖克、任弼时、王震等首长率领下,一九三六年四月下旬到达玉龙县石鼓镇,顺香格里拉县金江镇三水坪到上江乡格鲁湾分七个渡口。渡口分别在香格里拉县的三水坪渡口、松坪子渡口,士达渡口、寒史里渡口,木斯扎渡口、士旺渡口、格鲁湾渡口。有木船的渡口就用木船渡江,没有木船的渡口就扎筏子渡江。选择水流较平缓的渡口渡江。据当地长者回忆,红军官兵战士不分昼夜地行走了七天七夜。七个渡口延用至今。
干岩房红军战斗旧址
1936年4月25日至27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关向应、肖克、任弼时、王震等首长率领下,胜利渡过金沙江,顺利到达香格里拉县上江乡。在上江乡格鲁湾作短暂休整后,先头部队四师于28日凌晨从立马河直上向小中甸开进。为堵截红军向藏区进发,香格里拉县地方武装头目汪学鼎带领民团事先在福格通往小中甸要道干岩房修筑了一道石砌工事。4月28日,红二军团四师前卫部队在干岩房与地方武装汪学鼎相遇,展开了激烈交火。四师参谋长高利国果断指挥部队登上干岩房两侧悬崖堵截民团后路,红军用绑脚做绳梯,攀上悬崖与土匪交战,很快击溃土匪,取得战斗的胜利,此次战斗中高利国参谋长和两名红军战士牺牲。干岩房还有刻有汉文、藏文摩崖石刻。
红军烈士墓
普查队员分别在金江镇、上江乡普查登记了两座红军烈士墓。
一座位于金江镇新建村委会木斯扎组与上江乡士旺村委会交界处公路上方一公里姆角科松坡林。据退休干部鲍学良讲,红军从木斯扎渡口渡江到木斯扎村(相距800m)时,给了他家一口行军锅。其父亲还收留了一位掉队的红军,这名红军是一位16岁左右的小战士,湖南籍,因年少体弱,加之当时生活极度困难,不久患痢疾病,无药医治,光荣牺牲。鲍学良家当时家境十分贫寒,他父亲找了口棺材,也放不起新的衣服、被子之类随葬品,尸体上裹了白布,安葬在鲍氏家族坟墓旁50m处。每逢清明节,他们家族都在红军烈士墓前点香、泼水饭,寄托对红军小战士的哀思。鲍学良建议由民政部门出资,在原地修建红军烈士墓碑。
另一座红军墓在上江乡格兰湾村委会巴迪一组。红二、六军团某指战员于1936年四月底从士旺渡口渡船到格兰湾巴迪村,因是伤病员,被该村村民彭强父亲收留。这名红军后因伤势较重,又无药医治,光荣牺牲,埋在巴迪村下方大路旁。几年前,由巴迪片区老龄协会唐建忠老人发起组织,向社会各界及机关单位募集3万多元,在巴迪片区老龄协会旁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
茶马古道扑爬岩段
茶马古道扑爬岩段位于上江乡格兰湾与士旺交界处,现保留1.5公里茶马古道,扑爬岩大岩石直抵金沙江挡住了行人去路,行人、马帮只能从扑爬岩山梁向两边行走。士旺一侧较陡,又是岩石,较陡一段是用人工修凿的石阶梯。翻过山梁步行一段较平缓路段后,有四个较深马蹄印(因岩石是风化石),马蹄印深17cm,宽15cm。
茶马古道牙哈雪山段
茶马古道牙哈雪山段位于上江乡福库村至小中甸镇向卡村,全长约38公里,起点为上江乡福库村,经红土、立马河、打卦坪、头道桥、二道桥、干岩房、三道桥、四道桥(现保留较完整)、空心树、青香树、岩吉果、至向卡。这段路程既是茶马古道,又是保存完整的红军长征过香格里拉县时的路段。以后春秋两季(夏季河道涨水,冬季寒冷)将可开发徒步红色旅游线路。
格鲁湾贺龙居住过的旧址
1936年4月底红二、六军团渡江到达上江乡、红军在上江作短暂休整期间,贺龙元帅在格兰二队丽生家木楞房居住过,现木楞房完整保存。木楞房高2.9m、长3.9m、宽3.6m。
车轴岩画
车轴岩画位于金江镇车轴村委会嘎子洛关门山,一大岩石长约200m、高约80m、岩画绘在大岩石往左边岩根脚。最容易辨别的一幅是狩猎图。长0.3m、高0.35m,再往左边岩根脚绘有手印图、三角形、小圆点、鱼形、不明线条等图案。因受冬季强阳光暴晒,加之一年四季风吹、雨淋、日晒,线条模糊褪色或小石块起层,是目前所发现的金沙江岩画中风化最严重的岩画。建议文物部门出资,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金江大沟
金江大沟全长86公里,大沟取水口设兴隆河,终点(沟尾)在兴文村三水坪组。金江镇是香格里拉县粮食主产区,修建金江大沟对缺水村寨灌溉农田十分重要,从吾竹到兴文都缺水。大沟流经兴隆、吾竹、车轴、士达、兴文5个村民委员会,大沟源头海拔 2085m,大沟断面为梯形,底宽1.5m、深1.2m,引用流量1.5立方米/秒。1957年10月丽江专置农水科派出技术员勘测工程测量设计。从丽江专署农水科运来一部份炮杆、大锤、撬杆。民工自带工具,生活自理。年底工程破土动工,民工最多时达6000余人。沟堤、墩座及渡槽全用自烧的的石灰拌红土支砌。
1958年5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占工程量的64%。全部工程1959年12月竣工,共计投资8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投劳107.44万,有效灌溉面积4000余亩。金江大沟是迪庆州境内跨度最长、灌溉农田最多的引水沟渠。
上所邑火葬墓群
火葬墓群位于金江镇新建村委会后山引水渠上方,墓群分两排,前排十座、后排二十座。墓坐东向西,火葬墓前安放一圆形墓碑,墓碑分大小两种,大的居多,墓碑大的高0.9m,宽0.69m,厚0.15m;墓碑小的高0.63m,宽0.46m,厚0.15m,墓落款早的清初、晚的清末。上所邑火葬墓群是迪庆州境内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纳西族火葬墓群。
母子支火葬场
母子支火葬场位于上江乡木高村民委员会你嘎阁,母子支火葬场分三台,上台火葬逝世的和尚、中台为正常死亡人群、下台为非正常死亡人群,人死亡后都在此用柴火将尸体火化,据纳西族长者讲,女性火葬用七根柴火,男士用九根柴火,尸体火化后将骨灰洒到金沙江。这也是我州唯一一个保留至今的纳西族火葬丧葬习俗。
乡土建筑古民居
乡土建筑古民居在金江镇文物普查中登记了6栋保留较完整的古民居,上江乡有二栋,建筑均为三间楼房,屋顶盖青瓦,梁头雕刻古朴大方。建造年代最早清初,晚到清末。至今完整保留下来原因有二:一是家境较贫寒,二是供养子女读书、无资金来源修复或重建。
石刻
石刻“泰山石敢当”,在金江镇居多,上江乡也有发现,主要是居住者或村寨在各方面都不顺利,用一块上方圆形的石板,在石板中间刻上“泰山石敢当”5个字竖在村前或房前屋后,据说能起到镇妖、镇邪作用。
此碑在文革中被毁,几年前才恢复。另外还在天吉石厂岩根脚发现了藏文摩岩石刻,内容为六字真言。这在纳西族居住地方很少发现。石碑高1.3m,宽0.74m,厚0.14m。
山神庙石拱桥
山神庙石拱桥位于金江镇车轴村委会吉同乐二组,石拱桥建于清末,桥高5.12m、长4m、宽2.7m,保存较为完整。是我州境内保留完好的为数不多的石拱桥之一。
银厂沟采矿遗址
银厂沟采矿遗址位于金江镇安乐村委会安乐五组后山,银厂沟山梁上有30多个采矿洞,其中较大一个采矿洞深30m。我们选择1号、2号洞丈量,1号洞高1.8m,宽0.83m,2号洞高1.5m,宽0.9m,是明代丽江木氏土司来此选矿采矿的矿厂遗址。是迪庆州境内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采矿遗址。
石棺墓
石棺墓位于金江镇车轴村委会迪古二组和名士家左则,几年前,扩路时挖到石棺墓,曾挖到几个小土陶罐,普查队员去前用玉米杆盖着,普查队员清理裸露的一座石棺墓时被发现,石棺墓距地表下1.5m处,两侧无石板,盖板使用3块石板,盖板长1m,墓中央放了似士陶花瓶。据说,该村曾在盖房、扩路动土时挖到过石棺墓及铜箭等古物。
石室墓
石室墓位于金江镇士达村委会二台一组,墓坐西向东,墓宽2.25m,长4.9m,墓四周用五面石垒砌,据说,墓五面石用卯椎口相接,墓主人的先祖是从云南楚雄姚安搬迁至此的。墓落款为光绪四年,已有120年历史,这种墓地在香格里拉县属首次发现。
普查队员所到之处,首先向乡镇政府领导汇报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情况和普查意义,普查工作得到了乡镇政府领导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因时间紧、任务重、普查队员有时分两组来进行普查,较远文物普查点,请向导为普查队员带路。在普查期间普查队员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吃过饭,基本不休息时间就马上进入工作,每天工作量不少于九小时,每天都超负荷工作。由于文物点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各个村落、山头,普查队员不得不徒步前往,徒步最多时达到7小时,如上江乡格鲁湾到红军长征过香格里拉地段和茶马古道从上江乡福库到牙哈雪山段,徒步7小时,30公里。而且从海拔1925m的沿江河谷到海拔3456m的牙哈雪山,最令普查队员头疼的是当地称为“锥尖刺”的一种植物,是沿江一带特有的一种草。普查点三水坪黄氏祖坟,良美鸡公石观音庙遗址,达勒阿萨咪等处就长有锥尖刺。普查这些地方的文物时“锥尖刺”从裤脚、袜子刺入人的皮肤、直进不出。有的普查队员在丈量遗址时,不慎摔倒伤到肋骨,休息下来才感到刺痛。普查队员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金江镇、上江乡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用10天时完成金上江54处文物普查点,圆满完成金江镇、上江乡的野外文物普查工作。
香格里拉县十一个乡镇,现已完成了九个乡镇的野外文物普查工作,剩下的东旺、格咱两个乡的普查工作计划在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