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是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乡政府所在地 , 被中外纳西族学者称为纳西东巴文化的发祥地,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播和活动中心地区。
白地所生产的纸主要供纳西族东巴书写东巴经用,故称为东巴纸,纳西语叫“东巴色苏”或“巴丹色苏”,汉语意为 “东巴纸”或 “白地纸”。用东巴纸书写的象形文字经书纳西语叫 “东巴特额”。
据专家学者考证 ,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随着纳西象形文字的产生 , 纳西族中的智者“东巴”便发明了造纸的方法 ,用自制的东巴纸书写经文 , 绘制东巴画等。“文革”以前,全村有 20 余家造纸的家庭作坊 , 从业人员 30 多人。
东巴造纸的工具主要有用来浸泡构树皮的槽,舂构树皮的石碓、过滤纸浆的竹篾滤板、晒纸的晒板、拍浆板的木片。
东巴造纸的原料一种是当地盛产的陕甘瑞香,纳西语叫“阿丹达”,另一种是汉语叫“构树”,纳西语叫“布奈尔”,土语叫楮树。
东巴造纸的具体方法是:每年 5~6月,把从山上采集的原料剥皮,刮去黑色的表皮 , 保留白色的内皮。将白色内皮撕成细条 , 放入沸灶灰水中煮 , 边煮边搅动 ,直至煮烂透心为止。将煮烂的树皮用清水冲洗干净 , 放入石碓里舂成泥状,再倒入小槽里加适量清水用木棒搅拌 , 待搅至粥状时舀出倒在竹篾滤板上滤干。将滤干的纸浆取下分成若干团 , 然后把纸浆贴在光滑的晒板上铺平 , 上覆一层纱布 , 再用木片轻轻拍打纱布 , 将纸浆拍匀 , 然后放于日光下晒干后剥离下来即为成品纸。
东巴纸工艺的传承,主要靠口头传授和实际操作 , 传给谁无特别规定 ,学造纸者一般以男性居多 , 妇女较少。目前 , 能全面掌握东巴造纸技术的只有白地村古都社的和志本大东巴一人。
白地东巴纸色白、质厚、均匀、防蛀、防水、不易损坏、可长期保存。用“白地东巴纸”书写的经书历来被东巴们奉为上品 ,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东巴纸是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画的载体,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造纸术具有明显的原始性 , 是研究我国手工造纸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